“十五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我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时限为2026-2030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2、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共建共治,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初步建成“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高,“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区防震减灾工作走在全市先进
3、行列。“十五五”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别指标内容预期值震地震监测能力及邻镇达到Lo级。测地震预警时效全区范围内实现秒级地震预警。测地震预警公众覆盖率不低于90%o警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时效震后半小时。力区域性地震安全配合市级,新完成震评价完成量不少于1项。害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完成率实现应评尽评。险地震风险评估和重点隐患排查完成量各镇(街)全覆盖全区建成2个左右治地震科普宣传展室。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新力科普阵地建设命名不少于2所、省级地震安全不范社区不少于2个、配合市级,省级地震安全示范企业不少于1个。中小学生地震科普普及率不低于90%震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成情况不低于95%建成区级战
4、区“2急援地震应急救援响应时效小时”救援圈、2小时紧急医学救援,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力地震应急救援队区级专业救援队伍伍建设不少于2支通信保障能力公网通信中断24小时内临时应急重点保障率100%o共务面向公众服务事项不少于1项面向行业的专业服务不少于1项面向政府的决策服务不少于2项行业满意度不低于80分公众服务满意度不低于80分公民具备防震减灾科学素养的比例不低于18%二、重点任务在全区基本建成涵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六大体系的公共服务现代化框架体系,工作重心转向更加广泛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
5、产安全。(一)建设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1、调查风险底数。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要素调查,查明区域防震抗灾能力,建立区级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协助市级完成国家第六代地震区划编制市域内基础性工作。2、严格抗震监管。依法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推广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应评尽评,落实全区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低于七度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提高一档、抗震措施提高一度,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服务。加强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应用,强化超限
6、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促进城市抗震韧性整体提升。3、推进抗震加固。及时更新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信息,加快推进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建设,完善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台账化管理制度,科学规划并高标准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4、扩大科普宣传。宣传、教体、科技、科协、融媒体、自然资源、应急等防震减灾部门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协同配合和资源共享,加强防震减灾科普阵地建设,组建区镇(街)两级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推进“互联网+科普”,打造防震减灾科普融媒体平台。推动防震减灾科普产业化发展。加强涉震舆情监测引导。深入推进科普宣教“五进”活动,着力提升社
7、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二)优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体系1、优化监测站网。优化测震观测基准站点建设,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增强地震异常信息捕捉能力。引进地震观测新技术新方法,实施监测设备升级换代,提高监测智能化水平。2、强化预测预报。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完善震例库和异常备注库。健全适于地震构造特点的地震预测指标体系,推进地震数值概率预测技术应用,提高长中短临预测水平。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加快智能震情分析会商平台应用建设,完善震后快速判定系统和地震预测评价体系,提升地震预测预报时效。3、科学发布预警。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建立地震预警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防震 减灾 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