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五章深化协同控制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8第一节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28第二节强化固定源污染治理29第三节面源污染控制29第四节移动源治理30第五节重污染天气应对31第六章强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32第一节强化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32第二节持续污染防控33第三节完善生态用水保障34第四节开展美丽河湖建设36第七章推进系统防治加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37第一节协同防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38第二节推进土壤安全利用38第八章强化陆海统筹改善海洋生态环境39第一节健全陆海统筹机制39第二节强化陆岸海污染协同治理40第三节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42第九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维护生态安全
2、43第一节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44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45第三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46第四节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47第十章加强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48第一节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保障体系建设49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50第三节核安全与辐射污染防治50第四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51第五节重视新污染物治理52第十一章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54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54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制度55第三节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56第四节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57第五节提升科技支撑能力58第十二章推动绿色发展凝聚强大合力60第一节增强全民生态意识60
3、第二节践行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61第三节大力倡导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61第十三章组织实施62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62第二节实施激励政策62第三节锻造生态环保铁军63第四节严格评估考核63第五节加强宣传引导64第一章全面开启美丽建设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起步时期,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区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谱写美丽建设新篇章的关键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4、。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建设。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深入开展,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五五时期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按照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会议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进高耗能行业限能和高质量发展,“四减四增”工作取得显
5、著成效。推动行业落后产能退出,对辖区内铸造企业和砖瓦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完成全部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升级、淘汰工作;调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结构布局,把节能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推进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提标改造,完成了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以及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治,取缔关停散煤销售点和淘汰改造燃煤锅炉、实施集中供热和电代煤、气代煤改造工程,对131家“散乱污”企业执行了“两断三清”,推广清洁煤炭374.05吨,节能环保炉具108套;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积极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科学施用农药,推广生物农药,全区测土配方施肥
6、技术覆盖率达到96%以上,“十四五”期间化肥使用量下降26.97%,农药使用量下降29.73%,超额完成了“十四五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9大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1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改善39%。可吸入颗粒物(PMio)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改善33%。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6.6%,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均已完成市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7、,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优化全区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与考核评估。实施“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美丽”,”国土绿化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等重大绿化工程,耕地、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治理成效明显,全区累计抚育森林4.15万亩,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1.59%,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全区先后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行动”、“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阻水建
8、筑、违法活动进行集中清理,累计拆除乱堆、乱建、乱搭等违法问题60余项,拆除违建面积30余万平方米,累计清淤2.8万立方米,河道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主动对接市“仙境海岸”总体规划,排查整治141个入海入河排污口,完成林场防护林修复、幸福岸线综合整治修复、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三项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海洋生态环境。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机制,组建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区长担任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明晰相关区政府部门职责,完善全区生态环境监管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切实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制订区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
9、方案、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区打好黄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作战实施方案,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法治基础。全面推行河长制、湾长制、湖长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和市场手段,形成奖优罚劣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完善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和单位的监管责任,强化各街道(园区)的属地责任,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现环境监管工作全覆盖。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区将迈入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的新征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主题,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强
10、大动力,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距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还有一定差距,实现“生态建设走在前列”,面临诸多挑战。绿色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受产业结构的限制,传统制造企业基数大、转型慢,工业能耗大,而新业态、新动能、高端产能尚未成势,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发展乏力,使得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能源清洁低碳化水平仍需提高,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和利用规模依然偏低,全区供暖面积增加,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任务艰巨。交通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柴油货车运输仍是货运主要方式,铁路、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
11、善压力较大。受经济、工业短期波动、外来传输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尽管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但部分污染物浓度起伏较大且03浓度上升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但水质改善仍有提升空间;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力量薄弱,法律宣传力度不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环境变化趋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废水、废气、工业固废等各类污染物排放将会持续增加,在对环境基础设施增加压力的同时,也加大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生态保护修复形势严峻。生态保护监管工作基础薄弱,存在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然遗迹等情况,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亟需
12、提升。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系统性不足,缺乏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的统一指导。水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城区河道清淤难度较大,防汛能力不强、极易形成内涝。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需加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机制尚不健全,经济领域的绿色发展政策导向偏弱。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仍需完善,各部门责任体系有待健全。环境基础能力保障仍显不足,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能力建设不够完善,环保执法队伍建设、监管能力、管理手段亟需提升。第三节谱写美丽建设新篇章“十五五”时期,是美丽建设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多方面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
13、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果显著,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稳步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环境治理能力日益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更加健全,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了坚实保障。锚定美丽建设的目标,深刻认识新阶段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着力补短板、强长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充分把握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为美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第二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
14、优美城区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察、重要指示,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持续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强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不断提
15、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将区建设成为“最生态”的核心城区。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着力改善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依法、科学、精准治污。坚持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五个精准”,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两手发力,点面结合,求真务实。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不断提高环境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推进、依法保护,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健全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加速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