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录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二、重点产业(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二)现代海洋(三)高端装备(四)新能源(五)新材料(六)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七)航空航天(八)绿色环保(九)数字创意和未来产业三、重大工程(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二)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三)数字赋能升级工程(四)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四、保障措施(一)健全推进机制(二)推动示范引领(三)强化督导评价专栏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大项目专栏2:现代海洋产业重大项目专栏3:高端装备产业重大项目专栏4: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专栏5: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专栏6: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专栏
2、7:航空航天产业重大项目专栏8:绿色环保产业重大项目专栏9:重大创新平台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是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十五五”时期是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构建“1+233”工作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
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创新发展、突破发展、领先发展为导向,以链条化、集群化、园区化、数字化为主攻方向,以企业、项目、区域为支撑,推动新技术异军突起、新产业培育壮大、新业态层出叠现、新模式蓬勃涌现,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航空航天、绿色环保以及数字创意和未来产业,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发挥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产业创
4、新发展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技术、人才、资金的供给水平,营造创新要素互动融合的生态环境。聚焦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统筹推进源头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打造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坚持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围绕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功能设施配套,促进要素合理配置、资源集约利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优势产业集群,形成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的滚动接续机制。坚持龙头引领。积极培育一批产业竞争力强、带动作用
5、突出的龙头企业,支持实施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和重大示范项目,发挥其在技术示范、产品辐射、产业链整合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人才兴业。深度实施产才融合战略,坚持精准育才,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动力活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统筹做好产业聚才、平台揽才、挖潜育才,要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加盟,也要留住骨干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开放融合。对外强化科技合作,全面融入全球创
6、新网络和产业生态,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国际融合和全球配置;对内强化协调、普惠、包容发展,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等区域产业协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共同体,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三)发展目标到“十五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骨干企业,努力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创新发展新高地、产业集群先行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区域创新平台体系、企业技术创
7、新体系。到203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0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8%左右。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建设一批科技引领、自主可控、主导行业标准能力突出的产业链条,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海洋等优势产业和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0%。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着眼产业集群培育,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抓好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两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核电装备、海洋
8、工程装备两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到2030年,新增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二、重点产业(一)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泛在互联和智能感知水平,加快推动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核心产业壮大升级。到203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第五代移动通信(5G)o全面推进5G网络部署与规模组网,推动公共资源向5G基站免费开放,优化互联网骨干网络架构,扩容数据通信带宽,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增强区域通信枢纽能力。深化与五大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支持5G+工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