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灾害风险挑战,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风险和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6-2030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十四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
2、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将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有力有序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灾区社会稳定,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 .灾害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统一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建立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灾害管理全过程综合协调,初步形成“指挥有力、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分级负责
3、、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管理体制,整合成立市委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小组,明确各有关单位自然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平台建设,完成了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建立市级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和协调机制,建成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油地联动机制,建立军地应急协调机制,鼓励支持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2 .政策法规预案体系更加健全。加快推进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府印发了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62030年)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制订、修订和完善多个专项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了以专项法规政策为骨干、相关
4、应急预案为主体的减灾救灾法规规章体系。不断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救助政策,规范灾情核查评估、救助标准和救助资金管理,健全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损失评估、灾后救助与重建等政策。开展防灾救灾演练,成功举办两次防汛防台风军地联合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持续强化实战演练和应急拉练,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3 .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显著增强。组织开展灾害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构建整合多行业、全领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平台。承办两次全省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建成由6个测震、6个强震、10个前兆测项组成的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地震监测台网趋于完善。建设完成天鹅湖蓄滞洪工程,推进中心城“两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5、、无内涝城市建设、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等工程,形成了完善的“收水口-管网泵站-河道水系-蓄滞洪区”城市排水体系,中心城内涝设防标准由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小清河干流和分洪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水体连通工程,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危房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超额完成省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和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海洋观测系统,不断建设升级海洋预报台及预报减灾体系。推进森林防火提升工程,连续19个森林防火期无大的森林火灾。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推进应
6、急避难场所建设,共建设地震避难场所34处,全市应急疏散和避险能力得到较大提升。4 .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更加有效。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7个。加大“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宣传教育力度,开展社区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提高防灾减灾知识社会公众普及率。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公共安全项目实训和演练,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完善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及专家库,全市消防队伍22支、武警应急队伍7支、民兵应急队伍69支、重点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31支、乡镇专职救援队伍7支、胜利油田辖区专职救援队伍14支,组建起包含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两大类,涉及
7、化工、工矿商贸、防汛抢险等13个专业的500余名专家队伍。完善灾害信息员管理制度,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了市、县、乡、村四级自然灾害灾情信息员培训工作,完成了县乡灾情信息员共计2000余人的培训。加大对社会参与的奖励力度,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建立健全防灾救灾救援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众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医疗救助、灾后心理干预等方面作用得到积极发挥。5 .自然灾害应对成效显著。防洪减灾应对有力,成功应对了“温比亚”“利奇马”台风,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完善相关预案,积极开展防汛备汛工作。调
8、拨各类应急救援物资与生活保障物资,为台风洪涝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生活提供保障。及时制定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市级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运营管理中心,设立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案件处理平台。灾后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救助资金、省级冬春救助资金,督促保险公司进行民生综合保险理赔。建立军地应急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及时完善补充储存应急物资,督促县区配备强功率排涝车等大型救援设备,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二)面临的挑战。“十五五”时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多灾种聚集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 综合 防灾 减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