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抓住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不断地推进工业现代化,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十四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区坚持以习近平制造强国战略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引进企业主体扩大增量、扶持现有企业优化存量“双轮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取得新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
2、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年。面向“十五五”,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大力度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跃上新台阶。为全面落实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建设质效双优的制造业强区,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十四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
3、,以“双轮驱动”为抓手,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提升、转型加快的良好态势。(一)发展基础1 .工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十四五期间,区工业顺势而为,主动发力,产业发展不断向“高精尖”方向迈进,优势行业日益突出,基本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医药健康为代表的工业产业体系。“十四五”末,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70亿元,为“十二五”末的L52倍,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率先突破百亿元,2 .新动能成长性良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转型升级新动能成长良好,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4.1%.15.8%,占全区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别为68.9%,76.1%,稳居全市前列。3 .骨干企业
4、高速成长。每年筛选30家左右骨干企业定向包保,累计统筹各级资金20.2亿元精准扶持,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的88.2%,挺起了实体经济的脊梁。5年里东方威思顿、德国威巴克、意大利爱尔泰等6家企业产值翻番,中宠集团产值翻了两番,杰瑞集团产值超过70亿元、再造了一个新杰瑞。4 .新兴产业逐步崛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后来居上,杰瑞环保、金正环保、仕净环保等一批新秀企业成长迅速,形成节能环保“治土、治水、治气”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活力彰显,橙色云全球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协同平台获评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平台和全市唯一的省级四星数字经济平台,橙色云协同创新数字智慧园区被评为省
5、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以拓森服装为代表的垂直电商行业借助互联网平台跨越发展,销售额5年增长5倍,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达到125亿元。5 .两化融合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区内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取得明显进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成功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6家。推动上云企业277户,兑付“云服务券”资金223万元。累计开通5G基站901处,基站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实现主城区全覆盖。(二)存在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区在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提质增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集
6、聚度不高。全区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在20个行业,只有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3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10家,缺乏集群竞争优势。二是企业规模不大。具备领军能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全区还没有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仅3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在2%左右。三是公共服务平台缺失。载体数量和规模与周边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既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的空间需要,也不能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测试、认证、评估、融资等专业服务,核心竞争力欠缺。四是产业链结构不完善。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专攻于某一特定细分领域,产业链结构不完备,发展规模、行业地位有待进步一
7、提高。五是企业主动转型发展的意识有待加强。面对“互联网+”、“工业4.0”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和冲击,部分企业主动实施转型和拓展行业务、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不强,仍存在观望等待思维。六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根本,本地高校所设专业与本地很多企业贴合度不高,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外地优秀人才不仅招聘成本高,而且多不愿意落户非一线城市;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由于创业成本低、外界诱惑大等原因,流失问题突出。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制约了我区工业企业的发展。二发展目标深刻把握中心城区的区域定位,在有限的区域空间发展优质高效的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聚力打造以“四个显著提升”为标志的新型工
8、业和信息化,为建设“典范之区”提供重要支撑。到203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建设5G基站170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no家。1 .创新推动力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四新”经济快速成长,创新驱动成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到203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0%;新认定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个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比重达2.5%以上,拥有发明专利1200件以上。新引进各类人才2万人、高学历高技术人才1500人、高层次人才100人。2 .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制造业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到2030年,打造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工业 信息化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