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与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效服务市民终身发展,显著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依据省“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市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强化教育市级统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率先达成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五育”并举实现新突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智体美
2、劳“五育”融合发展。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科学化配置,探索普职融通落实机制,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机制,建立了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机制,系统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市域劳动教育实验。(二)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建成公益普惠、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占比7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35%。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各种类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及“普通学校资源教室
3、建设工程”,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服务。(三)教育质量得到新提升。学前教育普惠优质水平、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处于全省前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全面实现,荣获教育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表彰。高中职教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油地教育融合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四)综合改革释放新活力。围绕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推动教育转型升级和内涵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实现“网上办理”,中心城区普通高中融合招生顺利推进,落实高考综合改革,推进专科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创新编制管理方式,优化编制
4、资源配置,实施“1+N”教师配置模式;全面推进“县管校聘二表1“十三五”时期东营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项目名称2015年2020年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6.1497%9.12100%项目名称2015年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20.8120.89义务教育毛入学率(%)100100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100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9999.99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万人)6.866.95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4.234.29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2.632.66高等教育在校生(万人)7.96普通高等教育3.003.66本科生(万人)
5、0.780.87专科生(万人)2.222.79成人高等教育(万人)4.30人力资源开发每十万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万人)1.432.20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2110.58教育财政投入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亿元)49.4462.28与此同时,市教育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能完全适应人口变化新趋势,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与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不够匹配,教育服务科技创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亟待增强;科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尚未深入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制度
6、保障有待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需要继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待强化,全社会参与育人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亟需加速推进,教育投入与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教育治理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二发展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在新起点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新的环境和形势,对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发挥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一)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要求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
7、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人文化的学习环境、更有温度的教育服务和泛在灵活的学习体验,促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重要性在新发展阶段更为凸显。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优质教育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二)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紧迫态势,要求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显著增强。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进入实现重大突破的窗口期,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对高校支撑创新策源、促进技术进步的需要更为迫切。要主动适应科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教育 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