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损失,有效防范和应对灾害挑战,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62030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市”十五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防灾减灾形势(一)“十四五”防灾减灾进展与成效“十四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
2、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有力有序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和谐稳定。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为全面贯彻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我市制定下发了市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市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新组建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森林草地防灭火指挥部、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等5个议事协调机构,建立市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基本建立统分结合的自然灾害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制。为加强对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根据工作需要
3、对部分议事协调机构作了优化调整,成立了市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防灾减灾预案体系不断完善。狠抓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工作,完成市级层面1个总体预案和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明确了政府、社会和公众防灾减灾救灾的责任和义务。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演练,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实施,积极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准备工作;完成4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子项目,在市范围内新建基本站土建和基准站改造工作;不断推进防汛
4、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完成了包括6条(段)重点中小河流治理、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8座闸坝除险加固在内的列入全省项目清单的共5大类28项重点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全市已累计疏通管网约460公里,清淤城区河道、沟渠9.6公里,清理雨水斗、检查井11500余座,清挖外运淤泥4860余方;在重点林区和旅游景区安装26套户外智能监控卡口,感应识别、智能提醒进出林区人员,在国有木石林场及市森防指办公室建设“森林眼”系统,通过全市24处“森林眼”,实现重点林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国有木石林场投资资金总额530.14万元建设森林消防扑火队营房994,5m训练场2000的和营区围墙140m、有效容积为100n
5、I3消防蓄水池16座、提水泵站1个和提水管道740Onl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购置部分森林防火装备和车辆;强化保险在灾害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市扩展灾害民生综合保险保障范围为6大类16项。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强化全灾种全过程综合管理和应急力量资源优化管理,灾害信息进一步共享,综合监测预警、重大风险研判、灾情会商、物资调配、抢险救援等多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更加高效。已接入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导入23余万件应急物资,62支专兼职应急队伍、75名应急专家、56个应急仓库的信息数据,并与市委政法委、水务、水文、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8千余个视频监控进行了对接,将水务
6、、气象、交通、地震、供电等单位的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上传下达、协同会商、指挥调度等功能。全市建成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军队和武警部队为突击、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市-镇街-村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现有应急物资储备分为3大类15中类7小类共计104万件,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已建成,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减灾委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县、社区创建活动。2026年,市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全市共有9家“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家“
7、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了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地震科普体验馆),充分发挥了防灾减灾宣传阵地作用。不断充实基层灾害信息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城镇基层社区共配备灾害信息员1267人,加强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能力持续提升。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能力持续增强。(二)面临问题
8、与挑战灾害综合风险更加突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各类自然灾害频发,与经济增长、财富集聚、人口集中等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多灾种集聚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对我市经济和社会总体安全的影响更加深远。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重救灾、轻减灾”的倾向仍比较普遍,”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工作方针尚未完全落到实处,城乡社区居民风险意识、防灾减灾能力还比较薄弱,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尚待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多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灾害信息共享仍有不足,基层应急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 综合 防灾 减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