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
《新时代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变革驱动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戈I。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按照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相关制度的工作要求,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贯彻落实“数字”总体部署,遵循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
2、系统谋划、全链开发、数实融合、富农强农原则,按照“一年夯基、两年塑形、三年见效”的推进步骤,以发展壮大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部署开展九项重点工程,接续实施100个以上重点数字化项目,推动农业农村“数转智改网联”,逐步构建起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区域产业优势相融合,与数字技术成熟度相匹配,具有泉城特色的数实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便捷高效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均等普惠型现代为农服务体系,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锋城市。2024年,推动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破题起势,确立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数转智改的目标方向、实现路径和推进举措,启动涉农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以“泉农通
3、”数字农业平台为核心的市农业农村数字大脑。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75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5%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7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20亿元,新建更高水平的数字乡村500个,以市为单位争创并实施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质效明显,初步建成全市数据资源体系,形成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范、数字乡村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数字农业农村技术储备更加厚实,数据要素作用发挥明显,促进农业农村领域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90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
4、达到50%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8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35亿元,累计建成数字和美乡村200个。2026年,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形成较广泛的产业规模,丰富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涉农数据流通交易更加活跃,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重点行政村5G网络和光纤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10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5%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9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50亿元,培育数字化引领企业10家以上,累计建设数字和美乡村500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试点8个,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处于全省
5、领先水平。二、重点工作(一)实施“泉城良田”数字化建设工程。围绕粮食产能提升工作,实现作物分布、农情调度、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种粮服务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推动粮食产业精细增长。到2026年,全市大田种植信息化率达到52%以上。L建设农田管理“一张图”。构建全市耕地立体监管网络,建立农田数字化档案,集成土地分布、种植作物、质量状况、保护措施等重要信息数据,推进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一张图”管理。开发全市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护平台,及时将实施的项目上图入库,精准管理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各环节,形成管护“一张网”。到2026年,全市建成的147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上图入库,其余永久基本农田结合
6、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上图入库管理,全面提升农田保护水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 .提升粮食增产减损效能。实施长清区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集成整套数字化技术措施,探索构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最优模式。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以打造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为引领,构建标准化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和数字化精准减损智慧管理体系,创建粮食技术集成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力,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增产减损降耗。到2026年,全市粮食单产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3 .推进社会
7、化服务数字化。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整合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在农机规模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气象灾害预警等领域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耕、种、管、收、加、销”全链服务数字化水平。率先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区县(功能区)开展粮油作物无人(或少人化)农场试点。构建粮食烘干仓储便捷服务地图,每年支持建设和提升一批农机服务综合体,优化粮食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到2026年,全市引进10家以上知名农服企业,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率达到90%,主要农业区县(功能区)基本建成粮食烘干仓储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社、市气象局)(二)实施
8、设施园艺数字化提升工程。重点在设施种植传统优势产区加快建设节能、宜机、高效的现代设施种植基地,从主要抓生产向产前、产后两端延伸,构建“数字+设施”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到2026年,全市设施栽培信息化率达到63%以上。4 .推进设施园艺改造升级。争取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落地,支持整县整镇实施设施园艺老旧低效设施更新换代,按照设施网络化、控制智能化、作业自动化的目标,有针对性制定技术路线和工程方案,提升蔬菜大棚5万个,建成“菜篮子”保供园区100个,发展形成35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大力发展智能化、周年化、环保型菇房及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建设智慧食用菌方舱等小型独立生产设施,推进菌种菌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数字 农业 农村 发展 三年 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