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
《“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为进一步提升全市自然资源管理水平,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切实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发展和城乡高品质建设,根据省“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重要论述、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以及对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定位,全面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筑牢自然资源
2、领域生态安全底线,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治理效能,精准履责、科学担责、奉献尽责,持续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提升自然资源保障服务水平,助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二)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落实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以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手段,精准识别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空间,构筑和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形成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的国土开发格局。坚持系统治理。加强自然资源全局谋划,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推进,推动自然资源由“单向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促进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主动权,增强
3、红线意识,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落实,完善资源分配格局和调节机制,守住自然资源底线。坚持人民至上。把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作为自然资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坚持绿色发展。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创建,用准增量、盘活存量,全面推进土地、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和资源瓶颈的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为抓手,破解管理难题,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三)发展目标规划体系不断优化。全面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4、总体要求,加快完成“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落实“一主、一强、两极、多点”的市域发展格局。以城乡建设空间为主体形态,塑造空间特色风貌,提高综合支撑能力,推进城乡高品质空间建设。生态本底全面夯实。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格局,全面完成“山水林田大会战”目标,着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河湖水系生态、林业绿色生态、城市景观生态、乡村田园生态等体系融合提升,构建“山青、水秀、林茂、岸绿、田沃、湖美、城靓”的大生态格局。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体系,着力提升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资源利用提质增效。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
5、市”战略,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进自然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集约利用,加快乡村振兴示范镇、特色镇建设,严格控制国土开发强度,持续提高建设用地地均产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清洁和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理调控过剩产能,矿产资源统筹和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广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能源、水资源等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治理能力显著增强。聚焦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以更加严格的制度深化自然资源治理理念,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构建市和区(市)两级衔接联动的规划基础平台、协调推进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自然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更有保障,推进城市现代化
6、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十五五”时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废弃可,山生态修复治理率(%)23.10100%稳沉采煤塌陷地治理率()89.14100%耕地保有量(力亩)350.67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力由)304.268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控制在上级1达任务内绿色矿山建成率(%)90%国土开发强度(%)20.04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四)战略部署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12345+N”战略部署。“1”:构建“强身聚核”的一个总体框架。立足
7、国家、省发展新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激活发展新动能,优化提升发展空间,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展现自然资源新作为。“2”:加强规划管控和载体建设两手抓。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产业协作组织发展,完善城市载体服务功能,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城乡空间高品质发展。“3”:开展自然资源绿色开发、提质增效与综合整治三大行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研判自然资源约束底线,开拓矿产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道路,开启发展绿色矿业、建
8、设绿色矿山的新探索。严格控制用地指标和规模,加快存量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助推产业集聚区节地增效。面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联合推进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整治行动。“4”:完善基础支撑、制度创新、科技引领、安全保障四大体系。强化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测绘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支撑,服务自然资源智能管理。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强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和制度执行。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信息化水平,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强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开展自然灾害调查、监督、治理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5”:聚焦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自然资源保护 利用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