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防震减灾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市防震减灾条例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强
2、省会”建设等重大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警、震灾防御、应急响应、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等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与“强省会”战略相适应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努力提升防震减灾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为加快“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平安建设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监测预警、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等核心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明显提升,防震减灾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初步形成“防治更精细
3、、监测更智能、救援更高效、服务更便捷”的具有鲜明省会特色的防震减灾现代化体系。卜五五”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内容预期值震害险治力地灾风防能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查完成量新完成不少于2项。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完成量新完成不少于3项。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完成率实现应评尽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重点隐患排查覆盖率12个区县全覆盖。科普阵地建设新认定省级以上(含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不少于10所、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不少于2处。震测测警力地监预预能地震监测能力市域范围优于0.8级,震中定位精度优于5千米。地震速报时效2分钟内自动初报,8分钟内正式速报。地震预警时效以实现秒级地震预警为
4、目标,预警信息覆盖涉灾部门、轨道、燃气等重点行业及示范街道(镇)、社区、学校等重点地区。地震烈度速报时效10分钟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重点地区地震预警公众覆盖率不低于90%o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时效震后1小时内。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成情况修订印发市级地震应急预案,其他各级地震应急预案修订不低于95%o物资保障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和储备体系;市级救灾物资储备满足不低于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需要;12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初步救助,24小时类别指标内容预期值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基本生活救助。避难场所支撑能力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满足
5、应急需求,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运行规范。救援力量保障能力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一专多能”进一步增强;重点行业领域专业救援力量实现全覆盖;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震时交通运输及通信保障能力形成应急运输保障网络“一张图”;阻断道路抢险抢通能力明显增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应急调运机制健全完善,应急绿色通道畅通;建成安全高效畅通的应急通信网络。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和优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不断增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支撑,努力构建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健全地
6、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1 .摸清风险底数。开展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钻探测试和全市地震灾害风险调查,按照风险评估、风险区划、防治区划标准和规范,实施地震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地震活动断层探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全市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加强对长清断裂、文祖断裂、泰山西麓断裂等断层的探查工作,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城市安全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等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 .强化抗震监管。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各类开发区(功能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区域评价。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应评尽评”并严格按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落实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
7、低于七度抗震设防烈度,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建设工程按高一档抗震设防要求进行重点设防。创新抗震设防审管互动机制,提升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解决区县审管瓶颈,推动抗震设防要求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实现严格监管与便民服务有机融合。加强减隔震、抗震支架等抗震新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推广应用,促进城市抗震韧性整体提升。3 .推进抗震加固。以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区域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快速初判技术为支撑,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为基础,全面推进城镇住宅、大中小学校、医院、农村民居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危险化学品仓库等抗震等级鉴定评估,突出城乡社区、学校、医院
8、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设施、重点部位加固改造,不断提高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4 .加强村居设防。开展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示范户)创建工作,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指导管理。对农村自建房屋抗震设防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建筑工匠实施建筑抗震知识培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不断提高农村民居的防震减灾水平。5 .扩大科普宣传。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教育、科协、红十字会等单位参与的防震减灾协同宣传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基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面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持续开展防震减灾“七进”宣传,加大高层建筑防震避险宣传力度。推进“互联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防震 减灾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