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科学和技术发展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科学和技术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科学和技术发展专项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科学和技术发展专项规划“十五五”期间,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时期;是实现新时代更加出彩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的推进全区“十五五”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依据国家、省、市科技创新规划和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挑战机遇(一)发展基础L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日趋完善院士港生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基础更加夯实,成为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建成生物医药工艺研发与检测实验平台,创建了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建成智能
2、制造产业园。NPR新材料、二次水系电池、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车改装等生产线建成投产,原位成纤纳米新材料等4个项目进入中试阶段。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43家,德泰恒铁塔、航天红光车桥、海研电子、鲁强模具、普仁仪器5家企业获评首批省专精特新企业,泰德轴承、中特工业2家企业分别获评全国第一、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特工业、聚纳达2家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泰德轴承、中特工业、聚纳达、艾普智能4家企业获评市级隐形冠军企业。水下无人探测技术实验室成为区首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光伏玻璃钻孔等94个项目列入市技术创新重点计划。院士港已有甄崇礼、卓敏等6位院士全年驻港,累计落地22个院士项目。抓住国家鼓励
3、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支持产研融合和产教融合的机遇,注册成立了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国际院士港研究院”。国际院士港加速器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科技项目支持,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健康发展,成为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增长22.38%0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22家,增长173.30%。全区共有2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众创空间通过资质认定,总量分列全市第一、第二。2017-2030年,全区累计新增4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增总量列全市第三。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国际特别创新区获评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一期
4、实现税收L3亿元,增长14%;二期正式启用,依托微软精创营、安创加速器等国际化平台,入驻企业62家,实现税收1.4亿元,诞生了第二座税收亿元楼。落地95数字经济港、顺丰同城物流区域总部等过亿元项目61个,总投资额278.8亿元。3 .科技资源整合集聚成绩斐然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出台个税补贴等政策。制定技能人才支撑计划15条,搭建人社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硕博、高级职称及高技能人才4093人。10位院士获得省聘任院士年度科研活动经费和生活津贴。坚持“筑巢引凤”,不断优化区域创新载体配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吸引高层次人才。截至2030年,省级院士工作站备案总量达8个,总量全市第
5、一,两位院士入选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强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育,两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类)。区域高层次人才新增数量考核指标,首次实现零的突破。(二)挑战机遇“十五五”时期,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剧烈调整,中国将迎来由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区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创新格局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与逆全球化震荡,科技创新的格局和产业发展的格局正在经历剧烈调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
6、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并与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融合,前所未有地颠覆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引发全球产业链分工和生产组织网络重大调整,深刻改变国家比较优势和发展位势,为新兴国家在关键领域率先突破提供重大契机。区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设计研发、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若干高端人才和优势技术,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的机遇,实现全区走上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 .国家“十五五”科技创新重大部署蕴藏政策红利我国“十五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国家已明确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
7、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区也将进入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依托国际院士港等平台以及全区在科技产业的基础优势,有能力承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创新战略任务,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3 .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新机遇已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方位和目标,这要求市必须增强城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为构筑支撑国际大都市建设的“
8、四梁八柱”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十五五”期间,区依托国际院士港等创新平台,打造创新策源能力更强、辐射带动能力更优的科技产业生态系统。立足自身发展基础和特点,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更加强化科技和人才要素投入,强化创新对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立足现有基础,敢于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体制改革试验,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力争早日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产业升级新生态。在历史机遇面前,区在创新资源、创新能力、产业培育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与不足,在创新创业生态、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弱项和短板,唯有正视自身差距与弱点,聚焦重大机遇与重点任务,着力补短板、拉长板,推动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筑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科学 技术发展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