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2洛洋佳七环停修护规封第一章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目标指标2第二章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5一、深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5二、强化陆海衔接区域环境管理9三、推进海洋污染防治10第三章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12一、严守海洋生态空间12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12三、实施岸线保护工程13四、实施海岛保护工程14五、保障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15第四章全面防控环境风险17一、提高海洋环境风险防范能力17二、完善海洋环境灾害抵御设施18第五章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19一、科学布局,梯次推进“美丽海湾”19二、精准施策,建设“美丽海湾”20第六章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海洋28一、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
2、战略能力28二、促进海洋产业减污降碳28第七章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31一、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31二、健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32三、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体系32四、加强环境治理科技支撑体系34第八章保障措施36一、坚持统筹联动36二、加强调度评估36三、加大投入力度36四、强化社会监督37第一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职责任务,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
3、陆海统筹和精准治理并举,梯次创建“美丽海湾”,对未来五年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系统谋划,对“十五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等作出部署安排,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洋保护目标,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生态支撑,扛起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二、基本原则陆海统筹,系统治理。巩固深化“打通陆地和海洋”、“贯通陆海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体制优势,强化陆海的整体谋划和有机联系,统筹陆域和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生态保护的区域联动,做好相关规划衔接,加快建设从山顶到海洋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陆海协同治理见成效。问题导向,目标可达
4、。面向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以解决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恢复典型生态系统、提高社会公众获得感为核心,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经济可行、可考核、可评估的“十五五”阶段性目标指标体系。精准施策,责任明晰。针对不同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征和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特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科学设置重点任务和行动方案,合理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差异化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沿海地方政府责任,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多方共治,上下寐动。加强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涉海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等群策群力,
5、共同谋划和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共抓海洋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格局。三、目标指标着眼2035年“重点海湾基本建成,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美丽海洋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愿景,“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定为:到2030年,市入海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稳定,主要河流入海国控断面实现消劣;海洋生态破坏趋势根本遏制,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格管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保护利用空间布局合理有序,经济社会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协调,“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在清洁海洋的基础上,
6、向健康海洋、和谐海洋迈进,让公众享受到碧海蓝天和洁净沙滩,切实提高老百姓临海亲海的幸福感。规划确定海洋环境质量改善、海洋生态质量、亲海环境品质3大领域10项指标(表1)o表1市“十五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领域指标现状值2030年目标指标类别海洋环境质量1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8.398.8约束性2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消除劣V类水质比例()100100预期性3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100预期性海洋生态质量4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按省发布数据执行省下达指标预期性5海岸线整治修复长度(千米)省下达指标预期性6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面积(公顷)省下达指标预期性7典型生态系统修复面积(公顷)
7、省下达指标预期性亲海环境品质8基本建成“美丽海湾”数量(个)16预期性9美丽海湾岸线长度占比()25预期性10整治修复亲海岸滩长度(千米)省下达指标任务性预期性第二章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一、深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推动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削减。实施重点海湾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棋子湾、琅那台湾、古镇口湾、胶州湾、小岛湾、鳌山湾和丁字湾,通过开展入湾河道综合整治,削减入海污染物总量。龙湾、灵山湾和仰口湾,通过雨水收集利用、雨污分流处理,优先控制暴雨径流污染。对海泊河、墨水河、李村河等总氮浓度高于6.5mgL的入海河流,逐步探索开展流域汇水范围内总氮污染控制。推进陆海污染一体化治理,实施沿海陆域、近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海洋 生态环境 保护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