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食品毒理学考试试卷答案整理.docx
《2016年食品毒理学考试试卷答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食品毒理学考试试卷答案整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生理或生化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生理疾病或失去生命的外源化学物。2毒性: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化学物质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3选择毒性:一种化学物对某种生物产生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的生物不产生损害,或者只对生物体内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产毒性。4毒效应:化学物质或其他代谢产物在机体某个组织部位停留一段时间,跟组织部位相互作用。5高敏感性:某一群体在接触较低剂坦的化学物侦后,当大多数成员尚未出现任何异常时,就有少数个体出现了症状。6高耐受性:接触化学物质的群体中,有少数不出现敏感反应。7毒效应谱:机体接触化学
2、物质后引起毒效应,效应的范闱包括从微小的生理生化正常值的改变到明显的病理变化过程甚至是死亡,毒效应的这些性质与强度变化称为8靶器官:化学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可随血液进入各种组织器官,但起作用的往往只是一个部位。9生物学标记: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他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10接触生物学标志: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11效应生物学标志: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方面的异常或病理组织学方面的改变。12易感生物学标志:反应机体对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13绝对致死剂殳:化学物质使全部
3、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14最大耐受量: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15急性阈剂量: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一次,引起受试对象少数个体最轻微的遗传改变所需的最低剂量。16慢性阈剂量:化学物质与机体长期反复接触,引起受试对象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遗传改变所需的最低剂量。17最大无作用剂量: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域高剂量。18每日允许摄入量(ADD: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特定化学物的总量。在此剂量下,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可测量出的健康危害19最高允许浓度(MAC)指车
4、间内工人工作地点某种化学物不可超越的浓度。在此浓度下,工人长期从事生产劳动,不致引起任何急性或慢性的职业危害。20阈限值(TLV):绝大多数工人每天反豆接触车间内化学物质不致引起损害作用的浓度。21参考剂量(RfD):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人群在终生接触该机量水平化学物质的条件下,预期一生中发生非致痛或致突变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低至不能检测出的程度。22毒物动力学:研究机体对化学物质的作用和靶器官中化学物质或其活性代谢物的量。23毒物效应动力学:研究在靶器官内化学物质或活性代谢物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以及引起的局部或整体的毒性效应。24吸收:化学物质从接触部位的生物膜进入血液循
5、环的过程。25首过效应:化学物质在从吸收部位转运到循环过程中,可被生物膜上的的或膜内物质结合,可减少经体循环到达靶器官中的化学物质的数量或可能减轻毒性效应。26分布:外源化学物质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27肠肝循环:化学物质及活性代谢物质由胆汁进入肠道,一部分可随宿便排泄,另一部分由肠液或细菌催化增加可溶性,被肠道重新吸收返回肝脏。28 .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或严重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或功能改变而表现出的物质。29 .增毒:活性物质在转化中,转化为有毒产物的过程。30 .细胞内钙稳定:细胞在静思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Ca+为10-7mm,细胞外10-3
6、mm,当细胞处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钙离子迅速达到10-511un,此后再下降至10-7mm,完成信息传递。31 .血红蛋白自杀性毁灭: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共价结合Hb,从而抑制细胞色素P-45O的活性,维发出现叶琳症和Hb生成障碍的现象。32 .毒物的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声物同时或先后作用机体而产生的毒性效应。33非交互作用(1相加作用:每一种化学物质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机制作用于相同的靶,他们对机体产生的毒效应。(2)独立作用:不同性质的毒物有不同作用部位,不同的靶子,而这些部位与靶子之间在功能上关系不密切,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33交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侦造成比
7、侦期的相加作用更强或更弱的毒性效应。(1)协同作用:化学物侦对机体产生的总毒效应,大于各化合物的独毒效应的总和.(2)加强作用:一种化学物质对某系统并不存在毒性,与另一化学物质先后或同时产生毒性。(3)拮抗作用:几种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联合毒性作用小于各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34般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剂直接接触时间,一定接触方式下对试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35一般毒性评价:根据急性毒性,亚麻性毒性,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对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价。36急性毒性: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反熨多次接触某一化学物质后在短期内产生了毒性效应。37苯丙酮症:苯丙氨酸氨化成酪氨基的代谢途径发生障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食品 毒理学 考试 试卷 答案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