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_2035年)》(公开征.docx
《《广西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_2035年)》(公开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_2035年)》(公开征.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总则11.1 规划背景11.2 规划范围31.3 规划期限3第二章规划基础42.1 规划基础42.2 存在问题8第三章总体要求113.1 指导思想113.2 基本原则113.3 规划目标12第四章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处理规模预测144.1 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144.2 建筑垃圾处理规模预测18第五章建筑垃圾源头减规划205.1 减量目标205.2 减量措施205.3 源头污染防治要求25第六章建筑垃圾收运体系规划286.1 收运要求28规划旨在解决全区建筑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能力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增效率,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快建筑垃圾分类管理
2、和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建筑垃圾处理效率,促进全区建筑垃圾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1.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区14个设区城市。1.3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4年-2035年,其中近期2024-2030年,远期2031年-2035年。化利用专项规划(2019-2035)、南宁市建筑垃圾消纳及资源化利用设施两年建设规划(2023-2024)、南宁市建筑垃圾源头分类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柳州市出台了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18-2035年),对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进行了规划,其余设区市尚未编制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相关规划。2.1.3建筑垃圾产现状由于目前我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和统计
3、管理系统尚未完善,故对各类建筑垃圾现状产生和处理的统计数据相对缺乏。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区设区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共计4416.92万吨,其中工程渣土3848.87万吨、工程泥浆114.11万吨、工程垃圾122.43万吨、拆除垃圾167.52万吨、装修垃圾164.19万吨,工程渣土占比87.14%,工程泥浆占比2.58%,工程垃圾占比2.77%,拆除垃圾占比3.79%、装修垃圾占比3.72%。按城市垃圾产生量排序,南宁市、钦州市和玉林市产生量位居前三,分别占到全区总量的45.66%、18.35%、12.03%。此外根据统计数据,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放缓,近年来全区各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呈逐年下
4、降趋势。表2-1广西设区市2023年建筑垃圾清运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序号地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合计1南宁市1770.7545.7863.0161.5275.922016.982柳州市75.651.132.093.9419.33102.14表2-2广西设区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及车辆统计表序号地区运输企业(家)车辆数量(辆)1南宁市7521432柳州市144953桂林市234664梧州市127985北海市172406防城港市234067钦州市107458贵港市103009玉林市1423010百色市59411贺州市2433812河池市412313来宾市55814崇左市128
5、2合计2416518区内设区城市建筑垃圾清运方式以直运为主,即清运车辆将建筑垃圾从产生点或收集点直接运输至末端处理设施,区内设区城市现均无建筑垃圾调配场。2.1.5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现状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区设区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量为4576.12万吨,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消纳、直接利用(工程回填)、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104座,其中消纳场66座,总消纳容量11568.61万吨;资源化利用设施37项目施工受工艺技术的影响,目前区内城市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及分类不足,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情况仍较明显。转运调配设施空白。目前全区设区城市尚无专门的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所。建筑垃圾成分复杂,特别是装
6、修垃圾,未经分拣、分类从产生源直接运往末端设施处理处置,不仅增加处理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转运调配设施作为建筑垃圾中转调配的场所,可以有效接收来自不同施工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起到集中收集与暂存的作用,同时调配场内可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分类后按类别外运,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末端处理能力存在短板。目前全区普遍缺乏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所、资源化利用设施及消纳场所,末端处理选址难、落实慢,且现有设施普遍存在处置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水平不高等问题。由于缺少终端处理设施,存在部分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现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也不高,全区14个设区城市仅有7个城市有
7、资源化处理设施,而已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基本为社会资本建设,还存在原料来源不稳定、部分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从而导致资源化利用产品价格不占优势,市场接受度较低,销路不畅,推广应用难。末端管理不规范。部分地区建筑垃圾末端管理不规范,坚持控源减、分类处置。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施工工艺、完善建筑物设计等措施在源头上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加强建筑垃圾处理环节监管,明确分类收集、运输、分拣、消纳等要求,对不同产生源头的建筑垃圾强化落实分类处置。坚持规范处置、利用为先。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建筑垃圾规范处置工作,探索、拓宽建筑垃圾处理途径,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理信息管理平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_2035年 广西 建筑 垃圾 污染环境 防治 工作规划 2024 _2035 公开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