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我国的县城:发展规律、类型状况和建设对策.docx
《【调研报告】我国的县城:发展规律、类型状况和建设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我国的县城:发展规律、类型状况和建设对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我国的县城:发展规律、类型状况和建设对策摘要:深入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及其中的“县城发展规律”概念发现:我国县城在政治上是国家政权在县域地方的治所;在文化上是国家形成凝聚力、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上是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枢纽,是推动县域地方融入国家战略、国家实施乡村治理的枢纽;在经济上是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接点;在生态上是城市生态和农村生态的交汇点。基于我国县城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推进我国县城建设发展:选择一部分县城布局高等教育资源,为推进城乡相对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2、选择一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推动其县域成为非农产业发展的典范;选择一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县城,将其打造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基地;设立一批中央直辖县和隶属于东部发达省份的西部飞地县;等等。关键词:县城发展规律;县城类型;县城建设;中央直辖县;飞地县;县级地方立法权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专门为县城建设发展制定实施的政策文件,体现了最高决策层对我国县城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本文拟对这一文件提出的县城发展规律、县城类型等作一些解读,对县城建设情况作一些分析,并对加快推进县城
3、建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认识把握我国县城的发展规律意见在“指导思想”部分提出“县城发展规律”的概念和“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的命题,这一概念和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我国县城的发展规律在人类发展史上,人类从驯化植物、动物而发明农业,形成人类社会,又由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形成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为城市和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人类实现人口集中居住,生产生活群体化、协作化、社会化,从而形成文化生活、政治生活。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逐步向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演进。中国人最早建立的国家采取君主家族专制制度,最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君主把领土分配给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成员。分封制解体之前,在春
4、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就已经出现。“县”是“悬”的通假字,本意为“悬而未决”,指的是周天子用于赏赐但尚未赏赐出去的领土,或者是新扩张的领土。郡的本意也是为新开拓的疆土设置的管理机构,与县基本上是平级单位,后来演化成郡下设县。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郡制起源于秦国,郡县制最终在秦得到普遍实行。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开始全面实行郡县制。此后,“百代皆行秦政制”。到唐代中后期,郡改称州,郡县制变为州县制。元朝设行省,简称省。直到今天,我国的行政体制基本沿袭了实行郡县制以来的“大一统”格局,即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治理体系。我国县城的发展规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上,县城是国家政权在县域地方的治所
5、。在古代,郡和县都是中央政府设置的地方政权机关,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如清代从省到州、县都是由中央政府设计和创建的,中央政府提供经费、任命官员、指导和监督其活动,所有地方官员都是中央政府的代表。25在国家形态上,县是国家领土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国家政权的基础,是人民的基本生存空间。县级政权是国家控制地方以保持国家统一的重要机构。自古以来,我国相当多的县城是军事战略要地。在行政上,县级政权代表国家政权管辖县域地方,县级政权和乡镇机构是国家政权对地方实施管辖的链条的末端。现阶段,县级政权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领导机关。县城是国家政权和执政党开展政治动员、汲取政治资源的基本基地,是县域税收
6、集中地,在财政上是国家政权的支撑点。同时,县制也是一种分权体制的组成部分,国家领导权分散到县域地方,县级政权也要为上级国家政权的决策提供依据,增强了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行为的理性化。第二,文化上,县城是国家形成凝聚力、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关键环节。县城是国家在县域居民中传播官方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的基地,是塑造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关键环节。在原始性的自然经济社会中,边远偏僻乡村的居民缺乏社会交往,自发创造文化生活的能力也比较缺乏。县级政权以县城为中心,代表国家政权开展对民众的教化活动,是古代中国人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原因,3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脉络经历数千年延续不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由县
7、级政权落实推进的脱贫攻坚,强调扶志扶智,这其实也是一种国家价值观的塑造。特别是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来说,关键就是要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党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4第三,社会上,县城是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枢纽,是推动县域地方融入国家战略、国家实施乡村治理的枢纽。在古代农耕社会,农村居民对进入城市从事手工业或商业,并不是很感兴趣。那个时代人们的社会交往很少,其社交基本上是熟人社交。在近现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起飞阶段以后,城市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许多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而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体制,基本上将工商业布局在城市
8、。处于城市体系末端的县城以及少部分乡镇(通常称为“城镇”),也逐步发展起工商业,县城成为城市生活方式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交汇点、过渡点。尽管工商业逐步从城市向乡村区域延伸,但多数县域仍然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县城一方面受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辐射,另一方面始终是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第四,经济上,县城是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接点。跟工业相比,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因为人类消费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生鲜食品,附加值很低,加上人类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有限,所以农业从业者不可能像工商业者那样可以快速积累大量财富。但农业又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战略产业,城市经济、工业经济都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报告 调研 报告 我国 县城 发展规律 类型 状况 建设 对策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