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价值的理解参考答案二.docx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价值的理解参考答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价值的理解参考答案二.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秋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C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既存在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也存在按照主体的需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价值的理解。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这种关系取决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人的需要与物的效用,只有这两方面相互结合才能产生价值,在上述庄子的故事中,体现的正是这一价值观。(1)在价值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客观主义价值论和主观主义价值论的对立。客观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体
2、本身所固有的,而与主体无关,主观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就是主体的欲望、情感和兴趣,而与客体无关。这两种观点都只看到了矛盾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因而都是片面的。实际上,价值体现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表现为人与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的特性,即客体的某种性质、结构和属性。价值既具有主体性特征,又具有客观基础。(2)从价值评价的角度来看,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作为内在尺度运用于所评价的课题,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评价的差异。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主体总是运用自己的评价标准去考量客体,主体的需要、特点及情感、兴趣和爱好等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
3、受到主体意志的影响。(3)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取决于人对客体和主体的双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包括对客体属性和规律的认识,也包括对主体的规定性和需要的认识。据此分析,树因为对伐木匠没有用,就被伐木匠弃之不用;而那只不会叫的鹅也正是因为对主人没有用,就被主人杀了。但是,树木和鹅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客体属性,这是主观需要的基本前提,只是不同的主体对事物的价值的认识是不同的。(4)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认为,人的价值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价值,即自我价值。二是人作为客体所具有的价值,即社会价值。人必须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才能具有
4、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通过人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之所以有价值,在于人是生命的载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的价值产生的根源正是人对社会和他人创造了有用的价值。因此,人的价值就是人们的实践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作用,是表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是表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概念。参考答案2:一、价值的基本属性价值是在主体的需要和课题的特定属性之间发生的,价值存在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基本属性的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历史性。价值的产生虽然与主体的需要有关,但必须以客体及其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需要虽然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是对
5、客体的存在及其有用属性的反映。需要的产生和内容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的性质、属性具有客观性,需要的满足也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受客观条件和实践水平的制约。有些需要受具体条件限制暂时无法满足,最终要通过实践的发展才能实现,这一过程也是客观的。价值作为人类活动特有的现象直接与主体相关,主体性是价值的特质。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一种偶然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一种创造性关系。价值实现过程贯穿着主体的创造性活动,主体的创造性是价值主体性的鲜明体现。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历史性
6、,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特点。价值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而是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发展变化。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价值的客观性强调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客观关系是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价值的主体性强调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对价值实现的特殊作用。二者统一于实践,实践是主体需要好客体属性统一现实基础,也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并使客体趋向主体的根本动力。二、价值认识与价值观。人们对价值现象的把握是通过一种不同于认知活动的评价性认识实现的,评价的价值认识的特殊形式。价值评价是把主体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引进认识中,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作出的评判O价值评价是一种反映活动,评价着眼于主客体之间的
7、效用关系,以主体需要的内在尺度为标准,寻求应然性的认识,往往以对象“有何用”“应怎样”的形式来表达。获得科学的价值认识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主体要对客体的实际情况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分析考察,对客体的属性、功能、规律取得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是形成正确评价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主体还要对自身的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趋势相一致,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确定主体需要的最高尺度,也是进行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价值评价依赖于人们对主体和客体的本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只有正确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根本标
8、准。同时,价值评价也对实践发挥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价值认识,是一定时代和社会条件下人们关于价值评价原则、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评价方法的观念体系。正确的价值观反映了人们群众的需要,体现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推动人们不断创造积极价值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三、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会给人类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的活动带来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又会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联系实际 谈一谈 价值 理解 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