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及转化阶段总结.docx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阶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成因及转化阶段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困生成因及转化阶段总结课题研究小组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效果,实验学困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成功转化,其他学生也不同程度的进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就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做一阶段性总结。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一、选本课题的意义我校是一个独立初中的学校,是学困生比较集中的学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校生源不稳定,导致了不同层次的基础,来到我们学校开始住宿后有的同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习上的厌倦,顺理成章的成了学困生;还有因为是县城中学,社会环境条件复杂,导致部分从农村来的学生由于经不起诱惑而变为学困生,这主要是:学习原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受读书无用论
2、冲击、被强迫读书以及对前途感到渺茫等。特别是农村农民思想落后、文化程度低,对子女能否上学以及学习成绩如何漠不关心。如今的农村家庭,农闲娱乐的方式不是是麻将,就是赌博,很多家庭把麻将机搬到自己家中,家中每天都是吆五喝六,乌烟瘴气,偶尔还可以给孩子一点小费,习惯了,孩子就等在旁边,久而久之,可以上桌帮助摸摸牌,也就成了“小赌神”了,哪还有心思学习。在那样的嘈杂的环境中,也真的不能沉下心来学习。家长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还有部分农民总认为:农村的孩子将来只能在家种地,要么出去打工,上学能干什么,花很多钱供完大学回来一样找不到工作、一样连最简单种地、喂羊都不会,还不如早早退学把庄稼活练好了才有发展
3、。学生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学习原动力严重不足。品行表现差。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转学,其它学校的不良风气也随着他们来到学校。部分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学生犯错误后不问青红皂白先来一顿暴打事后不作任何教育,再犯错误就再打,这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伤害,容易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所以选了这个学困生课题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是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2 .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和观念为我们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3 .经学校校委会批准同意,对本课题的研
4、究大力支持,在课题使用经费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4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是新手,从未接触过课题研究。光有热情还不够,还得有理论的培训和指导。因此,学校购置了一批有关学困生的书籍,随时提供给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教科研过程中翻阅和借鉴;学校课题组还专门摘录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实践材料,指导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了实践的动力;有了理论的指导,才有了方法的灵活多样,开放式动机理论的培训I,采用自学与讲座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们深入课题研究铺平了道路。三、开展课题前的精心准备:得到领导支持,大量学习之后,我们便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分工协作,联手攻
5、关,具体做了两件事:1 .利用教研组会议,集体研讨,精心选研究的学困生:通过我们和任课老师多次研讨研究,确定了学困生。2 .依托网络平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白天正常上课,为了便于交流,在征求大多数老师的意见之后,我们确定每周四晚上8:OO到11:00为我组集体网上交流时间。四、目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从2009年1月正式开始工作。到目前为止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与我们时刻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1 .树立信心,弹好“前奏”。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加上基础知识比较
6、薄弱,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母亲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优秀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2 .激趣、指导,弹好“主题”。学困生,对学知识毫无兴趣,有一种消
7、极情绪,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绪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或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感到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8、,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2)明确责任,督促学生生趣。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3)体验成功,引发兴趣。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成 转化 阶段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