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docx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集中供热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活动。第三条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应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属地管理、保障安全、节能环保、规范服务、强化监管的原则。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将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集中供热保障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是本市城市集中供热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
2、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区)人民政府城市集中供热管理部门或政府确定的供热管理部门(以下统称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热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乡镇(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应当配合做好所管辖范围的城市集中供热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市场监管、行政审批服务、应急、公安、国资委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供热管理工作。第六条城市集中供热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鼓励社会投资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投资建设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和从事供热生产经营活动。第七条鼓励城市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供热的科
3、技水平和供热质量,积极推广热电联供、热电冷联供、燃气供热、利用余热等多种形式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八条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是城市集中供热建设、管理、发展的依据。市、县(区)城市集中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能源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级集中供热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经批准的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应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请批准。第九条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按照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城市供热规划要求,预留热源厂(站)、热交换站、供热管网等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预留的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集中
4、供热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城市集中供热规划。负责建设项目审批的部门在审查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时,应当征求供热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一条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有资质的专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承担,并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规程。新建、改造及维修城市集中供热管网,需要穿越某一地(路)段或者建筑物、构筑物时,产权单位或者产权人应当予以配合。因穿越施工造成设施损坏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予以修复;无法修复的,应当经过评估予以赔偿。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应当按照城市供热规划的要求,同时设计和敷设供热管网。城市道路建设有地下综合管廊的,供热管网符合条件应当纳入综合管廊。第
5、十三条供热经营企业厂区外至热用户整体建筑规划红线范围以外的供热设施由供热经营企业负责建设。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的供热庭院支管网和热交换站等热用户整体建筑规划红线范围内的集中供热设施由开发商或产权单位投资建设或委托供热经营企业按行业规范标准集中建设。第十四条实行城市集中供热的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实行城市集中供热的既有民用建筑不符合国家有关住宅设计规范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节能改造。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竣工验收,自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相关资料报城市供热主管部门
6、备案,并在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报送工程全部资料。第十六条城市集中供热属城市公用事业,在办理用地、征迁、改道、建设及水电增容等工程前期手续时,相关部门应按规定优先给予办理。第三章供热管理第十七条城市集中供热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供热企业按照规定取得供热特许经营后,方可开展供热经营活动。供热特许经营的取得及管理,按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执行。第十八条供热特许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一)符合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二)具有稳定的热源厂(站);(三)具有与供热规模相适应且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的供热设施;(四)具有供热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五)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完善的管理体系
7、和安全责任制度;(六)具有健全的供热事故抢险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第十九条供热经营企业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确需停业、歇业的,应当在当年供热开始之日6个月前与市、县(区)供热主管部门协商一致,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对供热范围内的热用户、热费以及设施管护等事宜作出妥善安排,在当年供热开始之日3个月前与承接的供热经营企业完成供热设施、技术档案、热用户资料、热费等事项的交接工作。供热经营企业应当根据集中供热特许经营许可证确定的供热方式和供热范围提供热源、发展热用户。第二十条供热经营企业按市场主体登记规定出现撤销、变更等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城市供热主管部门报告。供热经营企业的热负荷与其供热能力不相适应时,供
8、热主管部门可以调整其供热范围,供热经营企业也可以申请调整。第二H条本市采暖期为当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当在开始供热时间15日前具备供热条件。如遇异常低温情况,市、县(区)人民政府可决定提前供热或者延期停热,并对提前供热或者延期停热发生的费用给予适当补贴。第二十二条城市集中供热应当推行热源、供热管网、热交换站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由供热经营企业负责统一维护和管理,将热能直供终端热用户。第二十三条本市城市集中供热价格实行政府定价,集中供热价格的核定和调整,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权限的规定提出方案,举行听证会,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第二十四条供热经营企业应当实行标准化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集中供热 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