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围绕推进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贯彻实施2235总体发展思路,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和乡村差异性,稳
2、妥把握改革时序、节奏和步骤,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试点先行、久久为功,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改革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坚持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充分利用已有发展改革基础和制度创新成果,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试点探索基础上查缺补漏、持续深化、纵深推进,有效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和改革的深入性。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严守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绝不触碰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有效防范各类政治、经济、社会风险,确保城乡融合工作高效、高质量、持续健康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
3、化政府在城乡融合方面的引领作用,发挥城乡居民在融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首创精神,调动社会力量、工商资本的参与积极性,构建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共享共赢的格局,增强改革动力。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有力,全区农业产业1+3+N”的发展布局进一步改善。农业增加值实现100亿元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21。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城乡建设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镇与中心城区、镇与镇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均等化发展。城
4、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基本建立,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乡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精神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四、工作举措(一)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1 .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稳定发展保供产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造10万亩稻+生态种养工程,提升粮油作物的增产能力。加大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保障城区蔬菜供应和调剂主城及周边区县蔬菜供应。提高生猪疫病防
5、控能力,推进生猪产业结构调整,大幅提高生猪品质。到2025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98万亩、48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维持在43万亩、73万吨,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生猪养殖年出栏量40万头。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做优以五大山脉为重点的万亩级标准化示范茶园,促进我区以春季秀芽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向夏秋茶扩展。推进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周年化生产。重点围绕“一早两晚水果结构,通过改良品种实现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秀芽”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复兴豆豉”等传统老字号品牌。到2025年,茶叶、经果发展规模分别达到15万亩、26万亩,食用菌栽培实现2亿袋。积极融入成渝高效特色农
6、业经济带,建设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100万亩优质茶叶产业带、60万亩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带、60万亩花椒产业带。(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镇街)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三教产业园,做大做强食用农产品加工园。积极引进国内龙头食品加工企业,引导区内豆豉(豆制品)、花椒油等调味品加工企业向工业园集中、原料基地向加工区集中。突出发展精深加工,强化园区对鲜活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改善储藏、保鲜等设施装备条件,培育发展一批初加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初加工龙头企业。依托港桥产业园,做大做强非食用农产品加工园。发展以“林-浆-纸”为主的竹
7、木产品加工、贸易为一体的林产品加工产业基地,进一步提档升级“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链,扶持全屋定制家具及用品等深加工产业发展,到2025年,实现加工产值超280亿元以上。加快拓展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食品网货加工基地,开展按需生产订单生产反向订制”等模式,培育打造农村电商带头企业和涉农电商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区商务委,各镇街)3 .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深挖农业生产、研学、旅游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潜能,打造茶山竹海、黄瓜山和石笋山乡村旅游示范片,着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统手工业、养生养老、生态餐饮、特色民宿等新产
8、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精品。加快实施区乡村时光品牌提升工程,通过创意策划和联动融合将秀芽、豆豉等农业产业化优势变成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大力发展短视频+乡村旅游模式,赋予旅游项目特定的文化主题,围绕茶竹花果香五大特色,开发特色节庆活动和文创产品,增加乡村旅游消费后劲。引导建设一批优质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命名一批研学旅行点和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以农业科普教育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区。到2025年,建设成为西南地区著名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区乡村旅游年接待旅游游客量2000万人次。(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各镇街)4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时代 城乡 融合 发展 行动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