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docx
《“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建设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等要求,结合市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基础和区“十五五”时期固体废物管理形势,推进全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
2、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推动全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固体废物高效、高质、高值、规模化综合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谋划,完善治理体系。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紧密联系,一体推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全区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坚持问题导向
3、,厘清任务措施。按照优先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全过程无害化原则,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解决全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低、处置能力薄弱、处置缺口大等问题。厘清工业、农业和生活源问题及措施,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坚持部门联动,建设五大体系。依托“无废城市”建设,进一步理清固体废物管理职能职责,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实现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全链条高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五大体系,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支撑保障。倡导全民参与,营造共建共享。全面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循环、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推动形成简约适度、
4、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挥园区、骨干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营造全民共建共享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源自生态环境保护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建设范围及时限。区“无废城市”建设范围为区行政管辖区域,包括东城街道、总量为257.9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0.44%o农膜年使用量为288.06吨。全区已建成包括1个贮运中心、113个网点的农膜回收网络,回收废弃农膜265.95吨,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7.8%0依托全区农资经销点,建立了250个农药包装回收网点,对东城等6个试点乡镇(街道)内的农药包装袋(瓶)实行强制回收并给予补贴,回收农药包装袋(瓶)41.
5、2万个共5.1吨。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人多地少,目前仍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距离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仍存在以下差距:一是化肥农药增效减量存在压力,辖区内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量大且增效减量技术应用不全面,掣肘了农业绿色发展;二是秸秆露天焚烧现场仍有发生,由于农村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农民长期形成的耕种习惯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老人居多,秸秆田间焚烧等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散养畜禽存在粪污直排现象,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四是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率不高,虽然全区初步建立了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但由于废弃农膜和化肥包装物经济价值不高,农民主观捡拾交售的意愿不高,农业废弃物回收率偏低;五
6、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数据掌握不够全面,畜禽粪肥利用相关激励机制、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等机制不完善。(三)生活垃圾。2021年,全区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6%,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3.42万吨,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发电方式处置。城区餐厨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100%(含南平镇、水江镇和大观镇),收运处理餐厨垃圾1.98万吨,清运送至泰江区餐厨垃圾处理厂,采用厌氧消化、热电联产技术处理。全区有污水处理厂38座,其中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3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54万吨/日,污泥日平均产生量为51.5吨/日,处理途径
7、为水泥窑协同处理、堆肥。全区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为100%。区按照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深度覆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理念贯彻不够深入,前期已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试点,但仍存在市民垃圾分类习惯未养成、分类指南不清晰、分类责任感不强等情况,大部分居民仍存在“要我分类”的思想;二是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尚不健全,部分老旧小区未改建分类收集厢房,大件垃圾和装饰装修垃圾存在乱堆放和乱倾倒现象;三是城乡融合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尚未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虽有分类收集试点,但分类减量率不高,收运、处理环节没有相应的分类收运处理设施,缺少
8、垃圾分类处理指导;四是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融合度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及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两网融合”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融合程度不高;五是邮政快递业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配置率不高,部分网点配备后使用率不高,缺乏指导性的资源回收机制。(四)建筑垃圾。2021年,全区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125个,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占比为61.7%0全区建筑垃圾产生量63.7万立方米,其中:拆迁垃圾约2万立方米、工程渣土约31.8万立方米、装修垃圾约3.7万立方米、其他建筑垃圾约26.2万立方米。约4.1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利用,主要用于砖料加工,其他各类建筑垃圾由有资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时期 城市 建设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