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城市更新提升行动计划.docx
《“十五五”城市更新提升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城市更新提升行动计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平方米,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实现100%,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建设市级绿色示范社区22个以上,全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o一城市安全防线持续稳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城市防洪排涝、消防、人防、基础设施等方面韧性不断增强,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消除,每十万人拥有消防救援站达至U0.56个,新建防空地下室6级以上人员掩蔽工程32.02万平方米,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至少下降37.5%o一城市人文建设取得进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06平方米,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达1册,公
2、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o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3.2人,竞技体育重点项目训练基地超过18个,打造2-3个市级重点单项训练基地。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5个,创建市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市级以上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全年接待游客达1800万人次以上。2035年,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及“一轴两翼”城镇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中心城区东拓南扩,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形成“两城三区”发展格局。老城区通过有机更新,配套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科创新城以高等院校为依托
3、,实现产产、产教、产城融主动参与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J办同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铜遂绵”合作共建涪江经济带,围绕主导产业深度开展协同创新,突出绿色发展,打造跨境河流生态廊道,共筑绿色生态屏障;着力构建“铜资简”轴线城市联盟,合力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消费聚集区。(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2)加快构建“一轴两翼”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高速、高铁为发展依托的两高经济发展轴,着力构筑“双百”城市发展框架,集聚生态示范居住、基础教育高地、休闲旅游度假、高品质公共服务等高端城
4、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两高沿线村镇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以安居古城为重点,以涪江、琼江为文化主线的两江农旅融合发展翼,发挥山水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发展以大庙为副中心,以毓青山、巴岳山为生态屏障的两山绿色产业发展翼,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及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建设重要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3.统筹“三生空间”布局。(1)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坚定不移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支持和约束作用。强化建全域生态保护格局,加强水、森林、湿地等
5、自然资源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巩固“清水绿岸长治久清,因地制宜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落实“林长制”,保护好森林资源。(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各镇街、管委会)4加强规划管理。(1)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构建全区“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实现“多规合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及高新区、科创新城、龙腾新区等重点片区,中南路与迎宾路交汇处等重要地段详细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协调各类土地利用及空间布局。完成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
6、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10余项重点行业专业专项规划编制并实现,一张图,管理,统筹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镇街、管委会)(2)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中,并作为全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街可逾越的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强化底线管控。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远景目标、发展战略、空间布局、指标体系、行动计划、项目生成”规划工作机制,建立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时序、范围、内容等的引导和管控机制,科学引导和有序调控城市开发建设。完善违法建设查处体制机制,确保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牵
7、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各镇街、管委会)(3)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建立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等动态监测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机制,结合评估结果及时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镇街、管委会)(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突显山水田园城市特色。L加强城市形态管控。(1)塑造山水城市风貌。依托巴岳山、毓青山两山,玄天湖、小北海两湖,巴川河、淮远河、小安溪三河自然山水空间格局,结合城市设计所确定空间尺度、总体形态
8、,合理布局建筑群体,严控城市天际线、水岸线。强化城市建筑特色研究,做好建筑立面、形态、色彩及城市风貌管控,管住红线、管住体量、管住形象。用好建筑美学、建筑哲学,提升城市临河、临湖开敞空间及重要城市道路沿线建筑单体与城市环境、城市文脉的契合度,展现空间开敞、尺度适宜、显山露水的城市形象。(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等部门,各镇街、管委会)(2)扮靓窗口地区形象。持续提升商圈、车站、码头、轨8道交通站点、高速公路互通口、城乡接合部等重要窗口地区品质,实施标准化管理,打造特色窗口形象。联合整治城区主(次)干道、轨道交通等两侧可视范围内脏乱差等环境秩序问题,将道路沿线打造成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城市 更新 提升 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