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素材.docx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素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兼并战争的需要。反过来,商鞅变法的推行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秦国的强大,最终秦取得优势,统一全国。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纷纷变法适应形势的发展,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其中的代表。而战国时期纷繁复杂的现象正是社会转型的体现。都江堰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能力,学生需要对其有基本了解。商鞅变法是本课重点,教材是从背景、内容、意义三个方面去叙述的。其中背景是难点
2、。背景: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改革,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内容:可将商鞅变法的内容与西周的井田制、分封制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在制度上的废旧立新之处及其对秦国壮大的作用。意义:通过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从国力增强、制度变革两个方面归纳意义。一是使秦国行政高效和国富兵强,成为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二是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
3、制度,逐步建立起新制度。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除了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还有两大主观因素。一是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二是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改革措施得当。可补充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指出他讲求诚信、取信于民;可结合教材“材料研读”,引导学生得出,他不畏强权,严格执法。在此可渗透价值观教育。1 亲历体验学习法。通过分别使用石器、骨器、青铜器和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模拟使用某种工具的情景,体验各种工具的优劣,从而得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是我国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它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得出:战国时期,我国劳动
4、人民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 .图文结合学习法。通过教材中的图片,结合文字介绍,可以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如通过观察都江堰示意图,了解这座防洪、灌溉、水运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一片沃野,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3 课本剧表演学习法。通过搜集整理与商鞅变法相关的资料,找有兴趣参与的学生分饰改革派、守旧派和国君,整理和把握各角色的心理、语言,上台表演一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的历史剧。通过表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及商鞅为变法而进行的斗争,从而体会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导入在古代
5、,我国有个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们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了一根木头,还下令:如果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这位改革家于是又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金。这时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这件事让老百姓相信政令一旦下达,就会坚持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由“徙木立信”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导游导入出示都江堰旅游图片,由学生担任小导游,介绍都江堰,由此导入新课。知识点一战国七雄(教材P33)1 七雄形成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无数次争霸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公
6、元前475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2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天下从上百个小国家整合为几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的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兼并结局: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知识点二商鞅变法(教材P35)1变法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
7、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变法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变法意义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商鞅之死商鞅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在商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素材 战国时期 社会 变化 备课 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