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目的及意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决策部署,服务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升市区国土空间质量,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巩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双创成果奠定良好生态基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第二节规划定位本规划是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是争取各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依据。在区范围内所有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有关的空间政策制定、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各类工程安排等需要符合本规划的要求。第三节规划依据
2、(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1 .土地复垦条例;12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3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1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15 .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16 .市土地管理规定;17 .市环境保护条例;18 .市湿地保护条例等。(二)政策文件。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3、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X中办发201942号);4 .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6 .财政部国土自然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725号);7 .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
4、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通知(财办资环202015号);8 .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6号);9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10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5号);11 .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12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56号);13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94
5、2号)等。(三)相关规划。1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2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在编);3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 .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6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7 .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编);8 .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9 .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10 .市筑牢长
6、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11 .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12 .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13 .市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14 .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15 .市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16 .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17 .市乌江一河一策方案(2021-2025年);18 .十四五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19.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第四节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区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2889.38
7、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10个镇、12个乡,即:凤山街道、芙蓉街道、仙女山街道、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平桥镇、火炉镇、鸭江镇、长坝镇、桐梓镇、和顺镇、双河镇、凤来镇、庙娅乡、石桥乡、黄莺乡、沧沟乡、文复乡、土地乡、白云乡、后坪乡、浩口乡、接龙乡、赵家乡、大洞河乡。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1年至2025年,远期为2025年至2035年。第二章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第一节自然资源状况(一)地质构造演化。区位于四J11盆地东南缘盆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的过渡地带,受构造控制,地层走向多呈北东向及近南北向,与构造线及山脉延伸大体一致,多深丘,以
8、山地为主。区内地质构造雏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川黔南北构造带。江口等地区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褶皱构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构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龙场背斜、甘田湾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汇背斜、车盘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叠系、三叠系,其中接龙场背斜多为寒武系。向斜轴部为三叠系中上统地层。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两翼岩层倾角差异较大。断裂构造发育,多与背斜伴生。其性质为冲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主要断层有芙蓉江冲断层、土坎正断层、三汇冲断层、煤炭厂逆断层、四眼坪逆断层。(二)自然地理条件。1 .气候特征。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
9、季分明,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地势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四季分明,地区小气候差异大,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40C,极端最高气温在34-42.5C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1.5-6之间,全年总积温在4780-690OC之间,无霜期为250-350天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3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024.9笔米;全年日照平均日照1015小时,太阳总辐射约为82.434千卡/平方厘米年,相对湿度在7785%之间。2 .地形地貌。区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境内自然条件呈“七山一水两分田格局分布,多深丘、河谷,以山地为主。地势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
10、,境内东山菁、白马山、弹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组成桐梓、木根、双河、铁矿、白云高地。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全区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构成了区地貌的基本轮廓,其次是河流侵蚀地貌和岩溶地貌区。3 .河流水文。区位于市渝东南乌江下游,境内溪流众多,各河流均属乌江水系,有大小河流50多条,河道比降大,落差较集中,分南北注入乌江。除乌江外,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芙蓉江、大溪河等13条。4 .土壤分类。区土壤类型包括6个土类、16个土属、25个土种。以黄壤、黄棕壤、石灰质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3.68%和
11、19.74%、11.13%,全区土壤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貌和岩层分布,其中黄壤是全区的基带土壤,在砂、页岩地区一般分布于300米以上,在灰岩地区一般分布于800米以上,而800米以下区域主要分布为石灰岩土,且800-1000米区域多分布为石灰岩和黄壤复区,乌江河谷地带的巷口、长坝、火炉广泛分布石灰岩土。(三)重要资源禀赋。1 .山水林田湖草资源。区山水格局显著、林田草资源丰富。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全区山体资源表现为武陵山、大娄山两大山系夹乌江河谷,形成了全区自然本底的基本构架,主要山脉有武陵山系的仙女山、桐梓山,大娄山系的白马山;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占全域面积的85.2%,其中1400米以上
12、中高山占了18.01%,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水资源丰富,可承载规模大,开发潜力巨大。全区溪河众多,各河流均属乌江水系,总计超过50条,其中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4条;湖泊水库总计30座库容近4千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8951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最大可利用量约8.22亿立方米,未来开发潜力巨大。林地资源占比高。全区林地面积约2112.49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72.82%,主要分布在仙女山街道、白马镇,分别占全区林地的8.44%、8.07%o旱地占比高,坡耕地分布广,耕地地力水平中等。全区耕地面积477.74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16.47%o其中旱地面积约占所有耕地面
13、积的82.83%,约占全域面积的13.64%;坡度在6。15。和1525的耕地面积分别约占耕地面积的39.63%和37.01%;耕地以中等水平的五级地和六级地面积最大,占耕地总面积的40.33%o草地资源稀少缺乏。全区草地面积仅9.92平方公里,约占全域面积的0.34%,主要分布于仙女山街道,占全区草地的55.58%o2 .矿产资源。区矿产资源总体特征表现为:大、中型矿床少,小型矿床及矿点多;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少;贫矿多,富矿少。截至2020年底,全区已发现矿产2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7种,矿产地87处,共开发利用28个矿山。3 .生物资源。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区以中亚热带植物为主。植被
14、资源中有速生优质树种马尾松、杉木、铁尖杉等树种,有属一级保护树种银杉、琪桐、水杉,二、三级保护树种杜仲、鹅掌楸、胡桃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有油桐、卷子、生漆等数十种;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主要有虎、豹、马豹、猴、野猪等野生动物,在白马山原始森林中存在小熊猫、灵猫、林麝、大鲸等国内外珍稀动物。4 .管控要素。区管控要素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永久基本农田等,各类要素叠加后总规模约1081.57平方公里约占全域总面积的37.28%。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43.9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仙女山、桐梓山、白马山自然保护区以及芙蓉江流域等地;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37.67平方公里,占现状稳
15、定耕地78.71%。全区现有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177.59平方公里,包括1个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区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仙女山、白马山等山体以及阳水河和芙蓉江流域周围。第二节综合评价(一)生态系统现状。依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HJ11662021)中关于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标准,结合区国土三调、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等测绘数据,立足区的生态本体,从系统性出发,将区生态系统分为7类,其中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其他等类型属于自然生态系统,城镇、农田等类型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数据表明,区自然生态系统占主导优势,面积2189.24平方公里,占比75.47%,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规模较大,面积1577.28平方公里,占比54.37%;灌丛生态系统面积552.83平方公里,占比19.06%,湿地、草地、其他生态系统规模相对较少。人工生态系统面积711.76平方公里,占比24.53%,其中农田生态系统面积581.89平方公里,占比20.14%城镇生态系统面积127.4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