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暴力要强化预防预警.docx
《对网络暴力要强化预防预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网络暴力要强化预防预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对网络暴力要强化预防预警近几年以来,网络暴力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也成为互联网空间法律整治管理的重点、难点与痛点。今年,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整治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部门规章,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网络暴力信息整治管理的制度体系,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态意义重大。网络暴力包括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谩骂侮辱、造谣诽谤或侵犯隐私等行为,不仅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甚至可能导致他人“社会性死亡”、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而这些后果通常是不可逆的,即使对行为人施加惩罚,也无法完全恢复网络暴力对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网络暴力一旦发
2、生,受害人常常无力招架、难以回应、百口莫辩,难以澄清正名、找到施暴者,在试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甚至连举证往往都非常困难。基于这些特征,对于网络暴力的整治管理,不仅应注重事后惩治和救济,更要强调事前的预防预警。具体而言,应依据网络暴力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处理措施,表达出从“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的全链条、全流程整治管理模式,形成完整的整治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阻断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杜绝对被害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此外,事后救济是需要成本的,尤其是对于造谣诽谤类的网络暴力而言更是如此,澄清谣言对被害人名誉、信用、个人形象的损害,通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
3、力、财力,并且往往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因此相对而言,事前预防更为经济高效。正因如此,规定专设第三章“预防预警”,强调对网络暴力信息的事前预防,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具体措施。第一,识别监测与及时预警。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明确网络暴力信息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模型对海量信息予以筛选鉴别,对于疑似网络暴力信息再进行人工复核。另外,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预警模型,依据对信息的识别监测结果,综合事件类别、针对主体、参与人数、信息内容、发布频次、环节场景、举报投诉等因素,及时发现潜在的网络暴力信息风险,并对相
4、关部门提出预警,便于其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尽早采用相关防范措施。第二,理性引导疏通与严格管控。假设网络服务提供者有证据证明存在网络暴力信息风险,应当及时对网络用户进行引导疏通,促使其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对于表现不正常的账号,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采用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弹窗提示、违规警示、限制流量等措施进行管控,阻断可能产生的网络暴力,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第三,信用管理与再犯预防。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依法对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的基础上,应当建立健全用户账号信用管理体系,对每一网络用户账号的信用进行评级,假设某用户账号存在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违规情形,则应将其计入该用户信用记录,依法依约降低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暴力 要强 预防 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