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白旗与白旗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的白旗与白旗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宋代的白旗与白旗军旗帜是政权、军事势力最直观的形象和象征,民间也将其用于宣传、表演或装饰。不同旗帜主要以色彩区别,其次以形状区别。其中的白旗,似乎仅起着诸色彩旗的陪衬作用,其实,在古代白旗不仅与其他色彩的旗地位相等,还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而以白旗为标志的特殊兵种,也鲜为人知,更未见论述。现以宋朝为例,试予揭示,敬请指正。一白旗的诸多作用白旗虽然无彩,不引人注目,但在演艺活动中,与其他色彩的旗帜没有什么不同。如每年春天宋帝在开封金明池登宝津楼观赏诸军呈演百戏,其中有“一红巾者手执两白旗子,跳跃旋风而舞,谓之扑旗子,稍后烟幕中有披发文身的七人表演,“一人金花小帽,执白旗,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
2、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谓之七圣刀。(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87页。执白旗者起着头领、裁判作用,是中心人物。南宋周密列举杭州的各种演艺形式,“舞队”中就有“扑旗”。(宋)周密撰,范荧整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增订本)第97册,大象出版社2019年版,第33页。挥舞白旗是一种旋舞的舞蹈艺术形式,有专业艺人和团体。在宋代以前,并没有这种艺术形式。在其他民间活动中,白旗也常担任主角。如东南沿海有迎江潮的习俗,苏州昆山是“彩旗迎潮,观者如堵”,(宋)项公泽修,(宋)凌万顷、(宋)边实纂:淳祐玉峰志
3、卷上风俗,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第1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61页。用各色旗帜迎潮。其中白旗的比例有多大呢?且看杭州八月的钱塘江潮,“城内外市户造旗与水手迎潮,白旗最多,或红,或用杂色,约有五七十面。大者五六幅,小者一两幅,亦有挂红者”,(宋)西湖老人撰,黄纯艳整理:繁胜录,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增订本)第83册,第117页。彩旗以白色为主。为什么民众偏爱白旗呢?除了他们喜欢白色外,大概与钱塘江潮涌来时浪如雪崩,“银潢翻空际天白,鳏怒鹏骞海波击”(宋)杨时撰,林海权校理:杨时集卷三九过钱塘江迎潮,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971页。有关,飘扬的白旗招引着白色江潮
4、,一色相承,遥相呼应。旗帜的作用在军事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朝廷将其列为“禁兵器”。法律规定:”其旌旗、幡帜及仪仗,并私家不得辄有,违者从不应为重,杖八十。”(宋)窦仪等撰,吴翊如点校:宋刑统卷一六私有禁兵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64页。旌旗、幡帜及仪仗等具装,虽然并非是具有杀伤力和防御力的武器,但属于组织队伍的标志,民间持有者至少有惑众乃至组织队伍的嫌疑,所以朝廷禁止民间持有。在强调整齐、号令的军队中,“旗帜者,军中之标表也”。(宋)许洞:虎铃经卷七旗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它是军队的象征。无论训练、行军、驻扎还是作战,都有旗帜助威相伴,或指挥,或传递情报、号令。军
5、队中“三官者,鼓、金、旗也”,旗帜是军中三大指挥形式之一,“习见旌旗指挥之节”,如“诸军行止,视大将之旗”。(宋)曾公亮等著,陈建中、黄明珍点校:武经总要前集卷二序教例教旗教平原兵,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1、23页。其中,白旗有着诸多的作用。其一,指示作用。与其他彩色的旗帜一样,白旗在军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作用。如“西方有贼,则举白旗以应之,(宋)曾公亮等著,陈建中、黄明珍点校:武经总要前集卷五军行次第,第67页。因为人们熟知,五行中白色是西方之色。其他指挥的旗语很多,如检阅时,指挥官“执五方旗以节进退”,“举白旗,诸军复再拜呼万岁”;宋史卷一二。礼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830页。五
6、军“每军各置旗号右军白旗,虎为号五鼓举白旗,变圆阵”。宋史卷一九五兵志,第4868、4869页。依据的是白为西方即右边,所谓左青龙右白虎;阵法方面在此表示圆阵。“马军上马打围教场。举白旗,三司马军首尾相接”,宋史卷一二一礼志,第2832页。似也是骑兵圆阵的指令。曹翰在边境执行任务时,“命五骏骑为斥候,持五色旗,人执其一,前有林木举青旗,烟火举赤旗,兵寇举白旗,水潦举黑旗,丘陵举黄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七四曹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82页。白旗就是最危险的信号。白旗的单独使用,作用更大。部队驻扎时,统帅的“牙帐前立百尺竿,上置板屋,四面开门,状如斗。令人上望贼,贼有所攻,
7、随其方面以小白旗招之。众贼往来,聚散远近,皆审而视之,以告于下”。:10(宋)许洞:虎铃经卷六望楼,第38页。更规范的望楼是:“高八丈,以坚木为竿(木不及八丈,则三两接亦可),上施版屋,方阔五尺,上下开窍,过人版屋中置望子一人,手执白旗,以候望敌人,无寇常卷旗,寇来则开之。旗杆平则寇近,垂则至矣;寇退徐举之,寇去复卷之,此军中备预之道也。”11(宋)曾公亮等著,陈建中、黄明珍点校: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三器图,第224页。瞭望塔上,不用醒目的红旗、黑旗,统一使用白旗传递敌情。宋朝溃军匪帮在围攻城池时,各寨同样置望楼:“每寨各立望楼,楼上人执白旗。”12(宋)陈规撰,储玲玲整理:守城录卷四李横寇德安六
8、十五日引去,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增订本)第25册,第35页。南宋初,南剑州抗击围攻的叶铁匪帮时,知州指示:“富民中有识叶铁者,即厚劳之,勿令执兵;只令执长枪,上悬白旗,令见叶铁,即以白旗指向之。”届时“众上了弩,即其所指而发,遂中之。13(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一杨中立,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0页。长枪上的白旗起着精准指示的作用。其二,权威作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白旗都是权威象征。宋高宗封石人峰神诰敕云:“为前敕封灵助侯暨二神助讨永丰之贼,大震白旗之威,数年流害,一旦剿除,真为国为民神也J14(清)汪文麟等:乾隆上饶县志首卷,清乾隆九年刻本,第1页;曾枣庄、刘
9、琳主编:全宋文第202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03页。此处的白旗,表示官军和正统。宋理宗时沙市长江渡口兵荒马乱,“众舟大集,不可涉”。义士张惟孝“提剑驱左右而出,举白旗以麾,令众船登岸,毋敢乱次”。宋史卷四一二张惟孝传,第12387页。白旗号令之威严,不分何人所执。其三,战斗作用。与近代以来西方升白旗向对方表示停战和投降不同,宋代白旗在本军内部具有特殊的激励性。在战场上,白旗是战旗。因为白色在五行中为金,指刀枪等兵器,意味着征战。南宋后期寿昌县曾制造“治兵旗一,振旅旗一,虎旗三十,门角旗三十,八卦旗八,火队旗二,小引军旗一,小引战白旗十”。(宋)佚名纂修,(清)文廷式
10、辑:寿昌乘戎器,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第8404页。在诸军旗中,唯一以色命名的白旗明确是战旗。在关键时刻,白旗由统帅亲自执掌,指挥冲锋陷阵。宋仁宗朝狄青在平定侬智高叛乱的一场战斗中失利,前锋孙节战死,安抚使孙沔等人惊恐失色,“贼气锐甚”,统帅狄青遂“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斩首数千级”,宋史卷二九O狄青传,第9720页。一举扭转战局。南宋马之纯诗云:“此扇拈来一羽轻,如何退得十千兵。百年雨露蒙君赐,一日衣冠系贼营。正欲倒戈为向背,远观挥手极分明。而今但得旌旗白,便可中原取次行。”(宋)周应合纂:景定建康志卷一六津渡,南京出版社2009年版,第390
11、页。白旗是征战的象征。其四,召集作用。在平定侬智高的战役中,广东的一支宋军被击溃,安抚司参谋陶弼“虑其与贼合,亟以便宜取白旗数面,大书曰:招安,散遣人持徇,悉收千余人,所在贷粮以食之,送帅司”。(宋)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点校:忠肃集卷一二东上合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公墓志铭,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44页。原标点作“招安散”,似不妥。白旗可代表官府召集溃军。嘉定年间,薪州被围困,长官认为金兵不多,欲组织兵力阻断其来路,“抽守御统领官李浩立白旗于州门,如愿前去迎敌虏贼者,立于旗下,当与厚赏一日之间,有禁军一百人,民市兵二百人,茶商弓手会等五十人,愿效死战”。(宋)赵与撰,李国强整理:辛巳泣崭录,上
12、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增订本)第84册,第181页。其五,旌表作用。在动荡局势中,皇帝赏赐立功将领以亲笔书写赞语的白旗,以示表彰,以为荣宠。如靖康年间金军围攻开封,河北军官王琼率兵勤王,被委任为京城巡检,宋钦宗“赐白旗,书忠义二字,以旌之”。(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五,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85页。南宋初韩世忠平定“苗刘之变”后,“献俘行在,上亲书忠勇韩世忠五字于白旗以赐,加检校少保、御前左军统制”。(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四日条,第1572页。之所以写在白旗上,是因为白旗的权威性,而且鼓励其张扬夸耀,以激励
13、更多的将士。其六,保护作用。章得象的高祖在五代时曾任刺史,有次因两位将领出兵迟到,要将其斩首,却被夫人练氏悄悄放跑。后来二将率南唐兵进攻时,为报救命之恩先遣使“厚以金帛遗夫人,且以一白旗授之,曰:吾将屠此城,夫人植旗于门,吾以戒士卒勿犯也。夫人返其金帛,并旗勿受”,要求保全全城生命。(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谏水记闻卷九,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77页。家门口插上白旗,即可以免遭屠杀。其七,归顺作用。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于吐蕃族与宋朝的关系。吐蕃人信仰佛教、崇尚白色,佛教释义白色是光明、纯洁、正直、胜利的象征,吐蕃人便将白色视为圣色,奉为至上的民族信仰心理,在其日常生活及言语行动中常常
14、离不开白色。10杨建新主编: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辽、宋、西夏、金卷,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361页。他们“以心顺为心白人,11(宋)孔平仲撰,池洁整理:孔氏谈苑卷一,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增订本)第19册,第301页。对宋政府“自言不敢有贰,则日心白向汉“。12宋史卷四九二吐蕃传,第14163页。元符二年(1099),西北蕃官”将文字来请心白旗、头巾归汉。今来青唐部族离乱,人心不定。若差人马来青唐,酋首即便出汉”。13(宋)李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四,元符二年八月辛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2223页。原标点作“请心白旗头巾”,心白旗与头巾为二物,似可断开。
15、宋朝颁发的专用心白旗,表明持有者已经归顺。宋徽宗时,有的吐蕃城市“所居附顺者张心白旗甚众”,(清)黄以周等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崇宁二年六月丁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53页。是开边招抚的成果。其八,信使作用。宣和年间方腊起兵造反,越州富户黄汝楫躲避山间,“忽贼党执白旗来,揖且拜,黄惊惧答拜,认其人,盖旧仆也”。手执白旗,专为来拜见老东家谈判,希望其出资赎回被掠妇女。(宋)张黑纂修:宝庆会稽续志卷七玉帝赐黄汝楫五子登科,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第7册,第7170页。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薪州被金军围攻,一夜二更时,“有百姓蔡汝霖二人赍权司张亨白旗前来,称有急脚于东门麾旗为号,甚慰满城悬望之切”。(宋)赵与撰,李国强整理:辛巳泣薪录,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增订本)第84册,第194页。两个平民,打着权司张亨的白旗表明信使身份。在后代的历史演变中,白旗的这一和平的功能被放大了。综上所述,可知白旗具有代表皇权、正统、权威、战斗、指示、归顺等诸多作用,功能广泛。而其他诸色旗帜功能相对较少,是为白旗的特殊性。二白旗军及其职能特殊的白旗,造就了一支特殊的部队。即宋代有与众不同的白旗军,异乎其他诸色旗,值得关注。白旗军,宋代一般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