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白旗与白旗军.docx
《宋代的白旗与白旗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的白旗与白旗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宋代的白旗与白旗军旗帜是政权、军事势力最直观的形象和象征,民间也将其用于宣传、表演或装饰。不同旗帜主要以色彩区别,其次以形状区别。其中的白旗,似乎仅起着诸色彩旗的陪衬作用,其实,在古代白旗不仅与其他色彩的旗地位相等,还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而以白旗为标志的特殊兵种,也鲜为人知,更未见论述。现以宋朝为例,试予揭示,敬请指正。一白旗的诸多作用白旗虽然无彩,不引人注目,但在演艺活动中,与其他色彩的旗帜没有什么不同。如每年春天宋帝在开封金明池登宝津楼观赏诸军呈演百戏,其中有“一红巾者手执两白旗子,跳跃旋风而舞,谓之扑旗子,稍后烟幕中有披发文身的七人表演,“一人金花小帽,执白旗,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
2、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谓之七圣刀。(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87页。执白旗者起着头领、裁判作用,是中心人物。南宋周密列举杭州的各种演艺形式,“舞队”中就有“扑旗”。(宋)周密撰,范荧整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增订本)第97册,大象出版社2019年版,第33页。挥舞白旗是一种旋舞的舞蹈艺术形式,有专业艺人和团体。在宋代以前,并没有这种艺术形式。在其他民间活动中,白旗也常担任主角。如东南沿海有迎江潮的习俗,苏州昆山是“彩旗迎潮,观者如堵”,(宋)项公泽修,(宋)凌万顷、(宋)边实纂:淳祐玉峰志
3、卷上风俗,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第1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61页。用各色旗帜迎潮。其中白旗的比例有多大呢?且看杭州八月的钱塘江潮,“城内外市户造旗与水手迎潮,白旗最多,或红,或用杂色,约有五七十面。大者五六幅,小者一两幅,亦有挂红者”,(宋)西湖老人撰,黄纯艳整理:繁胜录,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增订本)第83册,第117页。彩旗以白色为主。为什么民众偏爱白旗呢?除了他们喜欢白色外,大概与钱塘江潮涌来时浪如雪崩,“银潢翻空际天白,鳏怒鹏骞海波击”(宋)杨时撰,林海权校理:杨时集卷三九过钱塘江迎潮,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971页。有关,飘扬的白旗招引着白色江潮
4、,一色相承,遥相呼应。旗帜的作用在军事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朝廷将其列为“禁兵器”。法律规定:”其旌旗、幡帜及仪仗,并私家不得辄有,违者从不应为重,杖八十。”(宋)窦仪等撰,吴翊如点校:宋刑统卷一六私有禁兵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64页。旌旗、幡帜及仪仗等具装,虽然并非是具有杀伤力和防御力的武器,但属于组织队伍的标志,民间持有者至少有惑众乃至组织队伍的嫌疑,所以朝廷禁止民间持有。在强调整齐、号令的军队中,“旗帜者,军中之标表也”。(宋)许洞:虎铃经卷七旗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它是军队的象征。无论训练、行军、驻扎还是作战,都有旗帜助威相伴,或指挥,或传递情报、号令。军
5、队中“三官者,鼓、金、旗也”,旗帜是军中三大指挥形式之一,“习见旌旗指挥之节”,如“诸军行止,视大将之旗”。(宋)曾公亮等著,陈建中、黄明珍点校:武经总要前集卷二序教例教旗教平原兵,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1、23页。其中,白旗有着诸多的作用。其一,指示作用。与其他彩色的旗帜一样,白旗在军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作用。如“西方有贼,则举白旗以应之,(宋)曾公亮等著,陈建中、黄明珍点校:武经总要前集卷五军行次第,第67页。因为人们熟知,五行中白色是西方之色。其他指挥的旗语很多,如检阅时,指挥官“执五方旗以节进退”,“举白旗,诸军复再拜呼万岁”;宋史卷一二。礼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830页。五
6、军“每军各置旗号右军白旗,虎为号五鼓举白旗,变圆阵”。宋史卷一九五兵志,第4868、4869页。依据的是白为西方即右边,所谓左青龙右白虎;阵法方面在此表示圆阵。“马军上马打围教场。举白旗,三司马军首尾相接”,宋史卷一二一礼志,第2832页。似也是骑兵圆阵的指令。曹翰在边境执行任务时,“命五骏骑为斥候,持五色旗,人执其一,前有林木举青旗,烟火举赤旗,兵寇举白旗,水潦举黑旗,丘陵举黄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七四曹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82页。白旗就是最危险的信号。白旗的单独使用,作用更大。部队驻扎时,统帅的“牙帐前立百尺竿,上置板屋,四面开门,状如斗。令人上望贼,贼有所攻,
7、随其方面以小白旗招之。众贼往来,聚散远近,皆审而视之,以告于下”。:10(宋)许洞:虎铃经卷六望楼,第38页。更规范的望楼是:“高八丈,以坚木为竿(木不及八丈,则三两接亦可),上施版屋,方阔五尺,上下开窍,过人版屋中置望子一人,手执白旗,以候望敌人,无寇常卷旗,寇来则开之。旗杆平则寇近,垂则至矣;寇退徐举之,寇去复卷之,此军中备预之道也。”11(宋)曾公亮等著,陈建中、黄明珍点校: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三器图,第224页。瞭望塔上,不用醒目的红旗、黑旗,统一使用白旗传递敌情。宋朝溃军匪帮在围攻城池时,各寨同样置望楼:“每寨各立望楼,楼上人执白旗。”12(宋)陈规撰,储玲玲整理:守城录卷四李横寇德安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 白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