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动物的庇护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苏教版《动物的庇护所》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苏教版动物的庇护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庇护所类型,包括天然庇护所和人工庇护所。理解动物的庇护所与其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的关系,知道庇护所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能识别一些常见动物的典型庇护所,并描述其特点。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资料收集、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动物庇护所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增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
2、不同动物的庇护所特点,如鸟巢、兽穴、蜘蛛网等。理解动物选择或建造庇护所的依据是其自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条件。2 .教学难点分析动物庇护所与环境的适应性,包括环境对庇护所结构、位置的影响;理解动物在庇护所中的生存策略。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展示不同动物生活场景的视频,视频中有鸟儿在树上的巢中哺育幼鸟、松鼠在树洞里储存食物、兔子在草丛中的洞穴里躲避天敌等画面。播放结束后,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家,这些家就像它们的庇护所,能保护它们不受伤害,让它们安心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动物的庇护所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天然庇护所(8分钟)树上的庇护所(3分钟):教师讲解:“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看看在树上生活的动物。像鸟儿,它们会用树枝、草、羽毛等材料在树枝上搭建鸟巢。鸟巢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有的鸟巢是碗状的,有的是球状的。鸟儿搭建鸟巢是为了产卵、育雏。还有松鼠,它们住在树洞里,树洞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温暖的居住环境,它们可以在里面储存食物、休息和躲避天敌。”教师展示鸟巢和树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地下的庇护所(3分钟):教师继续介绍:“在地下也有很多动物的庇护所。比如兔子,它们会在草丛附近的地下挖掘洞穴。洞穴有多个通道和出口,这样可以方便它们在遇到危险时快
4、速逃脱。还有蚂蚁,它们的蚁巢结构非常复杂,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区域,像储存食物的地方、养育幼虫的地方等。”教师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展示兔子洞穴和蚁巢的结构。水中的庇护所(2分钟):教师说:“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也有自己的庇护所。比如鱼,它们有的会在水草中穿梭、躲藏,水草就是它们天然的庇护所;还有一些贝类,它们会附着在石头或者珊瑚礁上,利用这些物体来保护自己。”2 .人工庇护所(6分钟)教师讲解:“除了天然庇护所,有些动物还会利用人类建造的环境作为自己的庇护所。比如燕子会在人类房屋的屋檐下筑巢,因为那里既可以遮风挡雨,又比较安全。还有一些麻雀,它们会在建筑物的缝隙或者孔洞里居住。”教师展示燕子在屋檐下筑巢和
5、麻雀在建筑缝隙中栖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这些动物为什么会选择在人类的环境附近居住呢?”让学生明白人类环境为一些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3 .庇护所与动物生活习性和环境的关系(6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朋友们,我们看了这么多动物的庇护所,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庇护所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呢?”教师举例分析:“比如老鹰,它的巢一般建在悬崖峭壁上,因为老鹰是猛禽,需要一个高处的、视野开阔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它们观察猎物和防范敌人。而且悬崖峭壁比较险峻,其他动物不容易接近,能保证它们的安全。再比如,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的庇护所是冰洞。冰洞可以为它抵御寒冷的风雪,同时,
6、冰洞周围的环境有它的食物来源一一海豹等。”教师总结:“所以,动物的庇护所是它们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不同的动物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或建造不同的庇护所。”(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寻找动物庇护所(10分钟)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中(如果条件允许),或者通过校园监控视频观察(如果外出不便)。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去寻找动物的庇护所。大家要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能不能找到鸟巢、树洞、昆虫的巢穴或者其他动物的庇护所。找到后,大家可以用小本子记录下它们的位置、样子,也可以试着画下来,然后和小组里的小伙伴讨论一下,这些庇护所可能是哪些动物的家,它们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
7、在学生寻找和观察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如从不同角度观察鸟巢的结构、观察树洞周围的环境等。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2 .讨论动物庇护所的保护(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庇护所对动物的重要性,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这些动物的庇护所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要爱护环境,不破坏树木、草丛、水域等自然环境,这样可以保护动物的天然庇护所。对于人工环境中的动物庇护所,比如燕子巢,我们也不要随意破坏,要和这些动物和谐相处。”(四)拓展延伸(5分钟)1 .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小区或者公园寻找更多的动物庇护所
8、,并用相机拍照或者画图记录下来,同时思考这些庇护所是如何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下节课带到学校分享。2 .鼓励学生思考如果动物的庇护所被破坏了,会对动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比如对它们的生存、繁殖有什么影响?培养学生对动物栖息地保护重要性的思考能力。五、板书设计动物的庇护所1.天然庇护所:树上:鸟巢(材料、形状)、树洞(松鼠)地下:兔穴(通道、出口)、蚁巢(结构复杂)水中:水草(鱼)、石头/珊瑚礁(贝类)3 .人工庇护所:屋檐(燕子)、建筑缝隙(麻雀)4 .庇护所与动物关系:生活习性、环境-适应(老鹰巢、北极熊冰洞)六、教学反思在本次动物的庇护所教学中,通过播放有趣的动物生活场景视频导入,成功激发了
9、四年级学生对动物庇护所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采用了实例讲解、图片展示和关系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抽象的动物庇护所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在课堂活动中,寻找动物庇护所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科学观察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观察加深了对动物庇护所的理解。讨论动物庇护所保护环节则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保护动物栖息地的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讲解动物庇护所与环境的适应性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可能只是记住了一些例子,对其内在的适应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更多的对比案例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在寻找动物庇护所活动中,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找到较多类型的庇护所,或者学生可能会忽略一些不明显的庇护所。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庇护所。在拓展延伸部分,家庭观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要提醒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确保观察的科学性和记录的准确性。同时,在后续课堂上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分享,充分发挥拓展延伸活动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动物庇护所知识的理解和对动物保护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