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统编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统编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年级统编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2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4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它是怎样往上爬的,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确。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
2、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墙过程的,理解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坚持不懈的观察习惯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演示法、朗读感悟法、观察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对爬山虎的初步印象,如它的叶子、茎等的样子。2 .谈话导入:同学们,爬山虎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常常攀爬在墙壁、岩石等地方。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它是怎么爬上去的呢?它的身上又有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看看他是如何观察和描写爬山虎的。(板书课
3、题:爬山虎的脚)(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3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图片、实物理解。做动作理解。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用词语造句理解。开火车读词语,巩固生字词的学习。4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5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往上爬的。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爬山虎
4、生长的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它往上爬的过程。(三)学习生字1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学生认读。2 .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如“虎”是半包围结构,上面是“虎”,下面是“几”;“操”是左右结构,左边是N”,右边是“桑3 .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书空。4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部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么描述的?交流汇报,出示句子:学校操场北边墙
5、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生长在学校操场北边的墙上和“我”家小院的西墙上,“满是”“占了一大片地方”说明了爬山虎的数量多,生长茂盛。提问: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爬山虎的什么情感?(学生回答:能感受到作者对爬山虎的熟悉和喜爱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5 .学习第二部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感受叶子的美。出示句子:爬山虎刚
6、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从嫩红到嫩绿;叶子的形态特点,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以及风吹过时叶子的动态美,“漾起波纹”。作者通过对叶子颜色、形态和动态的描写,展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丽和生机勃勃。提问: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如“嫩红”“嫩绿”“新
7、鲜”“一顺儿朝下”“均匀”“漾起波纹”等,使句子更加准确、形象,让读者仿佛能看到爬山虎的叶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叶子的美和作者的欣赏之情,语速适中,语调轻快。6 .学习第三部分(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墙过程)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往上爬的?学生自学,圈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以及爬墙过程的句子,进行理解体会。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通过图片、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脚和爬墙过程。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
8、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颜色是嫩红的。它往上爬的过程是:触着墙时,细丝头上的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然后再一步一步往上爬。作者用“触、巴、拉、贴”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非常生动形象。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作者观察得怎么样?(学生回答:能体会到作者观察得非
9、常细致、认真,而且是连续观察的,才能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墙过程写得这么清楚)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用铅笔或小棒模仿爬山虎的脚,感受它是如何巴住物体并向上攀爬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对爬山虎脚的好奇和对作者细致观察的赞叹之情,语速稍慢,语调平稳。7 .整体感悟课文全班齐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生动形象?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生动形象,是因为他观察得非常细致、连续,并且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我们从中学到了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还要学习作者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
10、己的观察所得。(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如向日葵、牵牛花等,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注意要像作者观察爬山虎一样,细致地描写它的某个部分,如叶子、花、茎等。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互相评价。2 .开展“植物观察日记”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连续观察一段时间,记录它的生长变化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过程中,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细心观察,并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到期末时,将观察日记整理成册,在班级里展示交流,评选出“最佳观察小能手”。3 .推荐阅读叶圣陶的其他作品,如稻草人小白船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叶圣陶的写作风格和文学魅力,培养学生的
11、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六)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生长位置:墙上叶子特点:嫩红、嫩绿、均匀、一顺儿朝下、好看脚的特点:位置、形状、颜色爬墙过程:触、巴、拉、贴观察细致表达准确(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生字写3遍,词语写2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3 .完成课后练习题。4 .仿照爬山虎的脚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自己观察的一种小动物或小昆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不少于150字。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爬墙过程,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确。利用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爬山虎的脚和爬墙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拓展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足之处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指导可以更加具体,让学生在观察时更有针对性和方法性。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今后,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培养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