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与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国家面向未来确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链中,上游为金属原料、合金、化学纤维、陶瓷、塑料、生物基、树脂、石墨等原材料:中游为新材料制造,主要包括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3D打印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液态金属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前沿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新能源、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发展现状全球新材料产业政策频出。200
2、8年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化”战略,将制造业作为回归实体经济、抢占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材料作为制造业基石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瞄准新材料产业发展,先后制订了系列专项战略或规划,此外,主要发达国家针对新材料重点领域,如高温合金、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稀土新材料、石墨烯等,还出台了专项政策。区域化发展特色鲜明。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国已经形成了相对鲜明的发展特色,发展也各有侧重点。总体上,以美国、欧洲和日本占据领先地位,聚集了一批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新材料龙头企业
3、。韩国、俄罗斯和我国在新材料某些特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位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为巴西、印度等国家,目前处于奋力追赶的状态。瓯区实施计划主要方向产业特色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等生物材IK催化剂、聚合物复合材料、关联材料、电子和光子材料、储能材料、有机电子材料、聚合物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全面领先俄罗斯2030年前材料与技术维胡智能林料、金属I司化合物材料、高温技术材料、多母体聚合物材科、纳米混合材料和涂层耐高温材料、宇航格斗国际领先欧里关键使技术和地平线2020纳米材料、效纳米电子与半导体、光电、先进树H复合桥斗、化工材料领,立突出日本纳米与材料科学技术研发飒新一代任基半导体纳米
4、电子技术开发、电子/光控耗内米电子技术、纳米级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等纳米械斗、电N信息M科全球领先科国国家战略技术相关新材料发展成崎高度隼成半导体禽件、原子能表面反应控制复合材U、下一代碳化物单晶体材料、耐图蚀性传感器材料、增强现实显示器材料、伸缩显示器材料、自发光材料、超高奇曲度光学材H等显示器及存储材料明显优势表1发达国家或地区新材料相关战略规划及方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张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和制造业不断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推进,新材料的产品、技术、模式不断更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产业需求侧及供给侧政策双重作用下,全球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22年全球新材料产业市场规
5、模约3.8万亿美元,2016-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5%03.8图12016-2022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情况(单位:万亿美元)关健材料成为竞争焦点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等关键材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近两年,美国政府为巩固其全球相主地位,落意挑起中美贸易争端,联手其他国家对我国材料产业实施打压。对钢铁、铝等优势基础材料产品实施高关税;对芯片、光刻胶等核心高端材料实施出口禁运,压制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发展趋势从市场趋势看,广阔应用场景将推动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下游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6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6.4万亿美元,
6、2021-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14.1.%o从技术趋势看,新技术与新材料交叉融合、加速创新。随着新材料、信息、能源、生物等学科间交叉融合不断深化,大数据、数字仿真等技术在新材料研发设计中作用不断突出,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将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自修复材料、自适应材料、新型传感材料、4D打印材料等智能材料技术将会大量涌现,“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创新步伐持续加快。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发展现状顶层设计上,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聚焦新材料产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重点从顶层规划、产业标准、创新发展、示范应用、金融支
7、持、品牌建设等角度,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HfJ发布单位政策文件20232023年1月财政部、银保监会关f开展2023年戊点新材料付枇次应用保险补转机制试点1:件的通知2022年8乂1:侑郃、国资委、市场监钓总局、知识产权局美广印发Ki材料1:业“M”实帼方案的通知2021012JJI:信部、科技部、自然费源部-HnHi”原材料1:业发展规划2021年5月工信都化【:新材料产业-+H三*发展指而2019042)r倍部美丁卬发(正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乐他指丁H景(2019)2019年1月r信部(G8T37264-2018新材料技术成熟皮等级钊分及定义2018年12月r信部、银保部公1:业和信息
8、化部办公厅银保低公办公厅关厂开展2018年度如也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2018年I1.月国家统计局故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年9国家标准委2018年4工伤部、财政部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狭夕,外建设方案2018年3JI1:信部、发&委等新M科标准触航行动计划(2018-2020年)2O18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嵯委新材料美犍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17年9月I:侑郃、财政部等开屣重点新材料泞批次应用保冷补偿机制试点作20179JJr信郃正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H录(20171.2017年8工信部2017年工业转盘升升(中国i2i2025)资金(制造情算)项H指南20C7年
9、5月科技部、教育邰等(“十三五”国家赭础研宾专项地划2017表2我国新材料相关政策规模体量上,我国新材料增长迅速2011年我国新材料产值仅为0.8万亿元,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增长至6.8万亿元,增长了近8倍。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球门类最齐全、体系较为完整、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能居世界前列,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图2我国新材料2011-2022年产值增长情
10、况(单位:万亿元)创新发展上,我国新材料创新实力突出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建立了6个新材料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60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80余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局建设了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资源共享三类32个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企业梯队培育方面,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7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8家,培育形成了一批碳纤维及其熨合材料,、超导材料等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加速形成。空间布局上,新材料产业区域特色发展趋势明显。目前,初步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物流便利、产业配套齐全,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数量
11、最多的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兴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以外向出口型为主,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下游产业拉动明显,在电子信息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环渤海地区拥有多家大型企业总部和重点科研院校,是国内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稀土功能材料,、膜材料、磁性材料等多个新材料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发展趋势从市场前景看,随着新材料应用场兔进一步拓展,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未来,我国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
12、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6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2.3万亿元,20212026年年均夏合增长率(CAGR)达14.0%。从技术方向看,随着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将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根据工信部关于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关键材料领域32%为空白市场,52%是依赖进口。此外,95%用于高端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95%的用于通用处理器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依赖进口。因此,我国新材料产业
13、的技术趋势将重点推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加快国产化进程。重点方向的基的州以垦甜港部件用钢、高性旨物每工用钠等先迸钢铁材料,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金、镁合金等先迸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短、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纺材料等为重与、关键战备材料以耐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反冷透膜、全器商子交换鹿笠高性能分面腹材料,高性前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干维及复翎料,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卖禁带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为重点前沿新材料以石疑乱金属及高分子培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杰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为重点表3我国重点发展的三类材料发展新材料产业是破解产业瓶颈制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我国要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注重原始创新,加快在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全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工艺装备保障等体系,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企业,不断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