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发展规划、,_1-刖三县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较多,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平安稳定。为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质量,保障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构建三个功能区、实施四大工程,推动融入主城都市区、建好区群联结点、打造产业新高地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稳进
2、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确保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现代化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制定本规划。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市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县全境,面积1518平方公里,包括2个街道及24个乡镇。规划对象: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相关的地质灾害。规划内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等。规划时限: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2025年。第一章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防治形势第一节地质灾害现状
3、县跨越川鄂中低山峡谷及川东平行岭谷低中山丘陵区,北屏大巴山脉,南依川鄂高原。地质构造上包括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至川东褶皱带,第三隆起带之川黔相鄂隆起褶皱带、大巴山弧形褶皱带以及淮阳山字形构造体系的盾地和砥柱。地处明月山脉东部,以丘陵为主。境内东西部山岭耸峙,切割成谷,千米山峰屹立,山间槽地交错;中部高滩河纵惯全境,一系列溪河、小沟冲、平坝镶嵌其中,形成绵亘起伏的丘陵。最高海拔1183米,最低海拔320米,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县境地貌成因比较复杂,从结构和组合来看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背斜轴翼为山,向斜轴翼大部为浅丘。境内从北西至南东依次发育四个背斜和三个向斜,它们分别是:明月峡背斜、垫梁向斜(
4、梁平向斜)、卧龙河背斜、高峰向斜、黄泥塘背斜(铁峰山背斜)、拔山寺向斜(万州向斜)、苟家场背斜(箸口背斜)。县境内溪河纵横、沟渠较多,主要有龙溪河、大沙河、回龙河、桂溪河、卧龙河、余马河、三汇河、打渔溪等河流,河流总长度753.8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查明各类地质灾害132处,共威胁居民群众2.34万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28420万元。其中滑坡69处,占比52.27%,危岩56处,占比42.42%,不稳定斜坡7处,占比5.3%o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小型95处,占比71.97%,中型35处,占比26.52%,大型2处,占比1.52%,无特大型。第二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在县委、
5、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在自然资源系统和基层群众共同努力下,县圆满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2015年底县地质灾害158处,截止2021年底现有地质灾害132处,查明新增地质灾害4处,紧急转移群众547人次,直接经济损失约1121万元,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以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方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0处,解除受威胁群众515余人。“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了地质灾害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建成,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大幅提升,地质灾害损失明显减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完善落实责任管理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灾防
6、治工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县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内容和重点专项督查。全面落实并夯实了县政府及规划自然资源、应急、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行业部门防治责任,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牵头、地勘支撑、部门协作、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二、全面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健全了驻守地质队员汛期长期驻守乡镇制度,形成了群专结合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和日常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机制,加强了旅游景区、学校、公路沿线、新建农房周边等重点区域专项排查,组织完成了县高位山体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纳入监管,并督促责任单位
7、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强化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调勘查。同时才呆索运用InSAR技术对全县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点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管理。三、逐步提高监测预警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预警预报及监测预警平台,构建了多部门联合初濒会商制度,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推进了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运行。四、保障综合防治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2018.3万元,落实县财政资金投入1
8、222.5万元,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有效减轻了我县地质灾害风险。第三节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提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T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防灾减灾联动协作机制和联动监测预警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开展全域士地综合整治,强化重要水源地、人口密集场所周边地灾隐患点综合治理,加快实施避险移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时代 残疾 预防 行动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