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三)加快打造平安青莲红色教育体验游29六、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30(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0(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31(三)打造地理标志32七、大力发展赋有特色的大康养产业33(一)推进旅游与健康医疗融合发展33(二)丰富康养旅游产品和业态34(三)打造国家级生态康养度假区35八、加快建设以景城融合为主的消费性型旅游城市35(一)优化全域文化旅游环境36(二)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消费综合体37九、提升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38(一)升级快进慢游设施体系38(二)完善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建设40(三)提升接待服务体系质量40(四)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服务体系42十、加快建设内
2、陆文旅开放高地44(一)强化区域合作升级44(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45(三)建立全媒体营销体系46十一、推进现代治理47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市委书记陈敏尔对县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的指示要求,以及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的目标定位,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县建设长江三峡核心旅游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工作部署,根据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五五规划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容,根据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以及县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精神,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环境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
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应把握发展大势,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谱写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篇章。(一)发展基础十四五以来,全县文化和旅游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提出了打造三峡之巅诗橙核心文化品牌和建设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目标,明确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围绕诗歌文化、峡江文化、橙文化、夔文化、三国文化和奉公守节文化等主题,推出系列文艺作品
4、,创造出多项优秀文学作品,归来三峡大型诗词实景演艺、合作出品的川剧江姐被市委宣传部表彰为五个一工程奖。二是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文博宣传成效显著,白帝城博物馆、夔州博物馆和夔州古建筑群观光园成为展示特色文化的窗口、文旅融合发展的名片。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开展,白帝城大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焕发生机活力,完成全县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上报工作,成功申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三是文化和旅游产业效益更加凸显。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全县经济重要新增长点。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层出不穷,初步建成以兴隆旅游新城为核心的市级旅游度假
5、区,基本实现西部新区一白帝城瞿塘峡城景一体化,推进了全县产城融合。旅游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新晋4A级景区5个,A级景区达到16家,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通过国家5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旅游产值实现稳定增长,经济带动成果显著,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四是中华诗城品牌影响逐步扩大。获授全国唯一中华诗城、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白帝城创作研究基地牌匾,归来三峡、三峡之巅”荣登市文旅新地标40强。文化品牌宣传活动开展丰富,连续四年举办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文化品牌宣传营销渠道更加多元,形成了旅行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五是旅游+”融合发展步伐加快。融合发展方式逐渐丰富,全域旅游成效
6、显著,2016年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乡村旅游产品逐步拓展,三峡原乡乡村文旅产品效益突显,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六是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大、小金三角之间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一批新旅游跨区域环道初步构成。跨区域合作逐步深化,初步发挥了作为渝陕鄂边区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的作用,全力推进了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旅游协作。七是文化旅游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新挂牌成立夔州旅游文化新区管委会,初步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兴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局。十四五以来,全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重要成效,为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对
7、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高质量文化旅游发展新要求,文化旅游发展任务依然繁重。一是文旅景区发展合力不足。县域内景区开发尚未形成合力,与周边区域内景点有效联动不足,组合开发不够,难以形成区域性产城融合新模式。二是文旅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足,缺乏体验性、内涵挖掘不深、包装不够精,无法满足游客深度旅行的需求。旅游产品创新不足,融入智慧信息技术、AR/VR现代科技等沉浸式体验项目缺乏,六大旅游目的地特色产品并未凸显,缺乏网红精品。三是中华诗城品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消费升级、进行绿色发展等战略系统推进,为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机遇。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
8、群”建设加快推进,使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要克服长期存在的交通条件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偏低、行业效益不强、区域发展不均衡、旅游服务质量相对较低和旅游满意度有待提升等问题,自我革新驱动实现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旅游格局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世界旅游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大小金三角渝东北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等区域文旅联动发展提高了文旅的国内影响力,但区域资源同质化趋势也带来了新的合作与竞争压力。需要发挥黄金节点优势,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从单纯景区发力向全域资源发力转变,加快推进“一线游向一
9、片游转换,同时要警惕大旅游格局下不利于延长境内旅游时间的反向作用。从疫情中期影响来看,新冠疫情给旅游产业带来打击的同时,亦带来文旅模式转型的契机。从国内旅游消费的断崖式下跌,到国际旅游流动的全面性中断,内外冲击叠加,形成了内生性与输入性并存,规模性与结构性同在的复杂局面,其影响可能会延续到未来两三年甚至整个十五五时期。需兼顾短期应对和长远谋划,对县十五五”时期旅游发展目标和策略做出调整。从文旅深度融合来看,江经济带东西延伸的腹地与交点,为全面融入区域大旅游环境中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郑万高铁开通,奉建高速建成,以及巫奉利高速、江南高速的开工建设,至西安的高速通车,湖南常德经达陕西西安的南北大通道
10、全线贯通,区位优势更加突显。四是相关产业基础良好。具有以脐橙种植为特色的农业,以中药材种植加工为特色的健康产业,以眼镜制造、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为主的生态工业,有利于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产业。五是生态条件优越。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依托一江五河八地的独特自然优势,为文化旅游业绿色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十五五时期县发展文化旅游业最大的短板是通达景区的交通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有限,项目开发支撑力不足,二是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更高,自然保护工作压力较大,三是旅游资源分布较散,资源空间整合难度较大。当前的关键突
11、破口在于始终坚持建设长江经济带上的绿色文化强县总体目标,立足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优势,以建设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为导向,努力做到创新驱动、复兴文化、绿色发展、增强韧性、统筹协调注重创新驱动一激发文旅发展新动力。通过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改变旅游产品形态,提升旅游品质和形象,通过快旅慢游提档升级工程,强化旅游服务支撑;践行文化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聚焦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用好生态、人文“两个宝贝,突出文化旅游重点,实施文旅融
12、合发展行动计划,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华诗城和山水文化名城为导向,筑牢文化发展基石、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深度融合、提升服务支撑、强化区域合作、创新营销模式、推进现代治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产力,扩大文化旅游市场,推动全县N+旅游”产业大融合发展,建成全域旅游城市和长江三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渝东北三峡版,努力开创兴业兴城、强县富民崭新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深层次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发挥改革整体效应,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13、形成内外联动、相互促进的开放共享格局。坚持创新驱动。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发展的赋能作用,全面塑造文化旅游发展新优势,形成支撑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的王牌产品。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严守生态底线,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政策。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整体规划、有序打造,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引领区域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坚持融合发展。延伸以文化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强化大景区、大文化旅游意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
14、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坚持全域发展。按照全景化、差异化、互补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全域整合,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模式由单一景区开发向文旅综合目的地的全域化发展转变,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旅高标准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努力实现景映天下、诗行远方重点景区全面升级,旅游环境全面优化,文旅产业全面提升三峡牌生态牌人文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化和旅
15、游发展全域化、供给品质化、参与全民化、服务智慧化、效应最大化进展加快,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基本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不断完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实现系统性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建设1个国家级精品博物馆和1个非物质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以5A创建为核心,重点升级构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体系,即:申创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3个国家4A级景区。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大大提升。培育建成两大生态文化型旅游度假消费城区,即生态良好、文化厚重、商贸繁荣、文明宜居的文化旅游消费型旅游城区,及生态环境优美、旅游产品丰富的四季特色生态旅游度假养生型旅游城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深入发展,全县旅游总人次、总消费实现翻番,景区年购票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年接待游客量达到4000万人次、过夜游客突破230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9%以上,文化旅游企业增加150家,旅游从业人数30万以上。三区支撑主要包括白帝城瞿塘峡片区、九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