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前言1第一篇发展环境与总体要求2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发展环境4第二章总体要求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发展原则9第三节发展思路10第四节发展目标11第二篇加快文化强县建设14第三章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14第一节推进红色文艺创作14第二节培育文艺精品佳作15第三节完善创作激励机制15第四章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6第一节打造公共文化地标16第二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6第三节持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17第四节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18第五节共建共享区域公共文化服务18第六节推动“全域智慧广电建设”19第五章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19第一节
2、强化全县文物保护与利用20第二节强化非遗传承与创新20第三节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21第六章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红色胜地22第一节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22第二节推动共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23第三节打造红色文化研究高地24第四节推动红色文化跨区协同发展24第七章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6第一节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26第二节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6第三节加快载体建设打造产业园区27第三篇建设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28第八章构建“一城两带三片”旅游发展新格局28第一节打造大巴山生态康养城28第二节打造两条文旅休闲发展带29第三节打造三大生态文旅产业带动片30第九章实施“巴山原乡”旅游精品工程31第一节全力
3、推进三大重点景区31第二节提档升级七大精品景区32第三节培育一批特色文旅小镇33第四节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34第五节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35第十章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36第一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36第二节着力打造康养旅游37第三节创新发展研学旅游38第四节大力推进体育旅游38第五节积极培育夜间旅游39第六节大力发展美食旅游39第七节不断提质度假旅游40第八节加快完善购物旅游40第十一章全面提升旅游功能服务配套41第一节提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41第二节全面升级文旅营销推广42第三节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43第十二章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与联动44第一节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44第二节共建“城宣万革
4、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45第三节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45第四节共建“大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46第四篇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47第十三章聚焦“以农促文旅”,提质发展山地特色农业47第一节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47第二节构建三条农文旅特色产业链48第三节构建大巴山“三谷”农业品牌48第四节构建宜居休闲“美丽乡村”49第十四章聚焦“以文活农旅”,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50第二节拓宽民俗文化产业链条50第三节推动农创文创产品开发51第四节推进文化展示与文创体验进入景区农区51第十五章坚持“以旅兴农文”,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52第一节强化核心景区引领作用52第二节发挥集群片区带动作用52第三节持续丰
5、富旅游产品供给53第四节推进“全景”旅游品牌覆盖53第十六章聚焦“+农文旅”,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55第一节推动业态融合55第二节推动市场融合56第三节推动规划融合57第四节推动智能融合57第十七章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创新58第一节完善农文旅融合管理机制58第二节培育壮大农文旅市场主体59第三节不断激活农文旅消费水平60第五篇规划实施62第十八章保障措施62第一节组织保障62第二节政策保障63第三节人才保障63第四节生态保障65第五节监管保障65第六节安全保障66附表1市县文化和旅游“十五五”重点项目库68附表2市县文化和旅游“十五五”规划图件68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系列重要指
6、示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做好改善交通、保护生态、农文旅融合“三件大事”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化和旅游部“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和要求,编制市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五五”规划,本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是指导县“十五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行动指南。第一篇发展环境与总体要求“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7、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五年;也是县迎接“双高”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发展大势,改变千年困守格局,实现文化和旅游飞跃发展的五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稳步推进。在全面脱贫攻坚行动的带动下,全县已经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健全、结构合理、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服务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完成鸡鸣、沿河两个深度贫困乡镇文化”三建六送”项目建设,全县所有村和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文化
8、活动广场和活动室。文物保护利用不断强化。开展全县建筑类文物摸底核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各乡镇签订文物管理安全责任书,对文物修缮建设项目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监管;完成红三十三军军、师、团指挥部旧址、坪坝红军药房等文物维修工程及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川陕苏区纪念馆建筑排危工程,成功将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申报为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非遗保护传承取得突破。搭红习俗、鸡鸣手工铜锣制作技艺、情妹歌、鸡淖、十大碗5项非遗项目成功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全县拥有市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80项;举办了以“山神漆器技艺培训班”为代表的一系列非遗传承培训,共培训非遗传承人150余人。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四五”
9、期间,县文旅产业发展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产业经济指标从质和量上均有所提升。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次387万人次,与“十二五”期末相比较增长1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与“十二五”期末相比增长183%o图1-1县“十四五”期间接待游客总人次及旅游综合收入统计一接待游客总人次(万人次)一O一旅游综合收入(亿元)文旅产品供给持续完善。全县有2个国家AAAA级景区(亢谷、土城红军老街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乡土岚天景区);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亢谷度假区)。高楠镇方斗村获“国家级传统村落”,东安镇兴田村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坪坝镇光明村、河鱼乡平溪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岚天
10、乡、河鱼乡、东安镇获“市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文旅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全县不断探索、挖掘资源潜力,整合生态与人文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附加值,以巴山农耕文化及原乡风貌为核心肌理,“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风貌、统一监管、统一基础设施”打造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已经发展到2000余家,成为的一张靓丽名片。文旅媒体平台聚力宣传。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同发力,通过新华网、华龙网、日报、旅游报等全国知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持续举办“大巴山消夏养生节”及“彩叶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全市“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巴山原乡生态红色沃土”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文旅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11、。顺利完成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机构改革、机构挂牌等工作,明确班子成员分工,理顺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了一批重点项目,使全县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旅游景区建设、商品打造和宣传营销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新成效。第二节发展环境战略机遇多重叠加。“十五五”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从国家层面看,大战略呼唤大站位,文旅迈向全新阶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文化建设在全局工作占据突出位置,文化自信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两山两化等国家战略正在深度融合,一个文化引领、以文塑旅、以旅
12、彰文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从区域层面看,大发展谋划大格局,文旅迎来全新动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题中要义。的红色文化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文化支撑,生态上是“大巴山”的代名词,区位上是的“北大门”,大巴山腹心枢纽,全县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均存在着与川东北及渝东北合作共建的潜力和动力,全县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将大有空间、大有可为。从时间节点看,大时代适逢大事件,文旅承载全新使命:“十五五”期间适逢建党100周年,同时也将正式迎接“双高”时代的到来;作为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应激活区位价值,承载市场流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先烈精神
13、,完成红色文化旅游提质,建设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的“红色高地”,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代言”。从市场需求层面看,大需求催生大市场,文旅探索全新方向:文化和旅游产业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转变,从大城市游,到出境游,再到自驾游、近郊游、休闲游、康养游等各类细分领域碎片式的旅游业态齐头并进,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和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过程高度吻合,文旅产品已经逐步进入IP为王的阶段,并不断向体验化、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不断升级的多元化市场需求,为“十五五”期间文旅产品的打造提供了新方向。多维挑战提出考验。“十五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包括来自生态
14、保护的要求,拥有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的生态定位、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县面积的35.2%,黄安坝、青草坪、锅底也等优质资源位列其中。来自底线约束的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三条红线”之外,对于文化旅游规划,还需坚守文物保护控制线,应强化底线约束,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来自疫情防控的考验,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受新冠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如何准确把握疫情常态化时期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态势、新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模式、产品模式、服务模式,是对于文化旅游管理者、从业者的一大考验。来自周边竞争的挑战,渝东北、川东北、陕南、鄂西北构成的秦巴山区,在自然资源、文化气质、乡
15、村产业等方面都具有同质性;开发现状上目前周边已经拥有红池坝、雪宝山、巴山大峡谷、八台山、千层河、神田草原等一系列高等级品牌的景区、度假区,“十五五”期间,将面临着周边秦巴山区各区县的竞争和挑战,一个立足顶层,多方携手,差异互补的区域协同机制迫在眉睫。来自发展理念的挑战,作为“山区”、“边区”、“老区”、“贫困区”、“库区”五区集合之地,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文旅市场主体及企业、居民经营理念上都还存在着差距;文旅从业者将跳过传统景区发展阶段,直面新时代旅游发展新需求新趋势,如何转变发展观念,也成为“十五五”期间文旅发展的一大挑战。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有待完善,全县公共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落后。县城缺乏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部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地理位置较偏,功能用房不齐。优秀文化挖掘利用不足,红色文化在具有比较优势,但目前保护开发利用不足,红色文化品牌未能打响;文创商品对资源的覆盖不足,产品品质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