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5《声音的强与弱》-(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5《声音的强与弱》-(表格式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声音课题5.声音的强与弱课时1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3.3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各个方向传播。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拨动钢尺、橡皮筋及敲击鼓面,知道声音的强弱与
2、物体振动幅度关系。科学思维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证据,分析归纳出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探究实践通过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建立“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之间的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声音的强与弱。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音频将鼓独奏片段、鼓1 .教师击鼓:听听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声音的强弱我们可以用音量来表示,单位分贝。(板书)2 .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学生伸出手臂,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放低手臂;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抬高手臂。3 .
3、提问:声音强的时候物体在振动吗?弱的时候呢?它们的振动情况一样吗?二、探究活动一:观察钢尺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材料准备:课件、钢尺1 .提问:现在给你一把钢尺,要让它们发出一个强的声音和一个弱的声音时,你们会吗?请学生上台演示。钢尺伸出15厘米,用力拨动产生强音,轻轻拨动产生弱音。2 .钢尺发出一个强的声音、一个弱的声音,振动情况一样察橡皮筋、鼓、音叉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预设18分钟)证明的实证意识。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吗?2 .出示活动记录单,明确活动要求。3 .学生分组活动。依次观察并记录、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教师需要提出重复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做几
4、次再记录。)4 .研讨:根据学习单进行交流振动物体振幅大小(可用示意图表示)声音强弱钢尺轻轻拨动用力拨动橡皮筋轻轻拨动用力拨动鼓面轻轻击鼓用力击鼓(二)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材料准备:音叉、线、铁架台、棒槌、小泡沫球1.出示悬挂式装置,将小泡沫球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一个音叉。3.围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引发学生思考。提问:在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它的振动幅度会怎么变化?声音再强一点会怎么样?【设计意图】通过鼓膜反证研究结论,同时,引领孩子走进真实世界关注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的联系,进而散发学生的思维,学会从归纳走向演绎。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 .拨动
5、()的声音最强。A.皮尺B.塑料尺C.钢尺D,木尺2 .下列关于声音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没有强弱之分B.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C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D.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无关3 .人们正常交流的音量在()分贝范围之内。A. 15B. 4060C. 7090D. 901004 .声音强弱的单位是()A.厘米B.分贝C.升D.克5 .一列火车自远而来经过你的身边,又离你而去时,你听到的声音是()。A.逐渐变强B.逐渐变弱C先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D.没有变化二、判断题1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2 .敲击越短、越小、越细的物体,振动就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6、)3 .古筝校音时,把弦调得紧一些,是为了降低音调。()4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使其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5 .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相同。()参考答案1.C2.C3.B4.B5.C1.2.3.X4.X5.X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5.声音的强与弱振动幅度声音强弱音量(分贝)钢尺大强大橡皮筋鼓小弱小音叉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学生将用不同的方式拨动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本课有以下活动:1 .观察比较尺子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2 .观察比较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声音
7、时的变化3 .观察比较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二、课堂反思活动一:观察并比较尺子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1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以及尺子震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活动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将尺子伸出的长短一致,就导致活动结果又不同。活动前,需要老师强调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2 .“振动”一词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接触,这一活动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幅,只要理解了什么是“振幅”,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观察发现总结出来,也为下节课理解“振动频率”做好铺垫。活动二:观察并比较橡皮筋、鼓面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1 .教学中我将两个活动合成一个教学,学生也很容易完成实验。活动中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拨动橡皮筋,学生关注点在于橡皮筋振动幅度,听声音的变化经常会被忽视,教学中需要老师提醒关注橡皮筋声音的变化。2 .鼓面的振动学生不容易发现,课上会借助沙子来观察。这一活动需要提醒学生力度小点,不然会将沙子振的到处飞。3 .在拓展活动中,音叉发出声音的大小对悬挂小泡沫球摆动的幅度的影响实验中,我将泡沫球换成乒乓球,活动发现当音叉靠近乒乓球时,乒乓球的运动不明显,只好借助视频让学生观看。三、材料反馈本课用的材料很多,提供的材料也能满足本课实验的使用。如果能将音叉相关的实验材料再优化,可能实验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