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对“乌孙公主”的书写.docx
《唐代诗歌对“乌孙公主”的书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诗歌对“乌孙公主”的书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唐代诗歌对“乌孙公主”的书写唐代诗歌对乌孙公主的书写摘要:汉代乌孙公主和亲之事,在唐诗中多有写及,其形象渐渐被文学化和意象化。唐人对乌孙公主的书写,透露出唐代文人对安边政策的看法与看法,有些作品则是借乌孙以表达自一的不遇之情及人文关怀精神。关键词:唐诗乌孙公主和亲寄予汉代刘细君远嫁乌孙的故事在历史上颇有影响,成为后来众多文人反复吟咏的对象。唐诗中就有多首作品写及乌孙公主之事,或用以指斥当时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或借乌孙公主寄予述怀。以往的探讨多侧重于乌孙公主的史料考证,或评价其历史功绩,如俞明细君、解忧公主和亲述论,尚蕊细君公主和亲乌孙简考,李坦万里和亲第一人一一简论刘细君的历史功绩等。本文旨在探
2、究唐诗中对乌孙公主的书写,力求考察刘细君这一人物形象渐渐被文学化、意象化的过程,并由此揭示唐代文人群体对于和亲政策的困难心理与多元情感。一中国古代在处理边患时,常采纳和亲政策,而汉代尤盛。汉初国力孱弱,又奉行黄老政策,汉高祖在经验白登之围事务后不得不通过和亲来换取边疆稳固。此后至建元元年(前140),据史料记载共有卜名公主曾经与匈奴和亲,而乌孙公主是汉代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和亲公主。乌孙公主原名为刘细君,系武帝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乃是真正的西汉宗室之女。其父荒淫无道,于元狩二年(前121)企图谋反,暴露后畏罪F1.杀。当时汉武帝着意开拓疆域,试图拉拢西域诸国来主动制衡匈奴势力,而乌孙国有户十二万,
3、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欲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自然成为汉朝首要的拉拢对象。彼时张容亦上书汉武帝: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H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元封六年(前105),武帝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尽管和亲的陪嫁丰富,仪式降重,但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意愿始终是微乎其微的,统治者也从不试图遮掩其隐藏在和亲政策下的功利性目的,罪臣之女的身份无疑乂为细君和亲蒙上了一层政治悲剧色调。乌孙地处遥远,言语不通,饮
4、食风俗亦相去甚远,公主倍感孤独,遂作悲愁歌F1:吾家嫁我兮夭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增,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家乡。一首悲愁歌勾画出乌孙与汉朝迎然不同的生活习俗,字里行间流露出公主内心的哀怨、孤寂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不仅令天子闻而怜之,问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更是流传千古,影响甚远。张洪慈在谈(乌孙公主歌的歌一文中认为此歌是一首描绘乌孙人生活的习俗歌,是揭开哈萨克斯坦族古代文学序幕的源起诗,更将刘细君看作是汉哈人民密切友好关系的缔造者。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昆莫年老,欲使其孙岑龈尚公主。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日: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嫁与军须靡
5、后,刘细君诞下一女,名少夫。不久后便郁郁而终,她沉浮坎坷的短暂一生画上了句点。刘细君远嫁和亲的故事,本是汉武帝开边政策中的一环,在当时的状况下实行这样的措施无可厚非。然而,这一事务却引发了后来文人的极大爱好,尤其是在唐代,文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思索与书写。唐朝的安边政策与汉朝如出一辙,也曾与吐蕃、回鹘、契丹等少数民族和亲。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刺激之下,本就具有剧烈汉代情结的唐朝文人群体更简单联想起第一位远嫁乌孙的汉家公主一一刘细君这一原型意象,因为她有天下果得太平,虽死无恨的潇洒胸襟,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实现了安边志向。同时,乌孙公主短短数年凋零于异乡,常怀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家乡的哀婉柔
6、情,这本就是既浪漫乂令人怜悯的故事,加之文人具有臣妾心理,很简单将失意的自己与刘细君联系起来。因此,唐代不少诗作都以她为原型进行文学创作,或是怜悯,或走钦佩,或是借讽时政,或是抒己之情。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我们祖先在历史中重复了多数次的快乐和悲伤的一点残余,乌孙公主这一意象同样是如此,纵使相隔历史的长河,唐朝诗人依旧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产生心灵上的真正共鸣,创作出撼动人心的诗作。二大唐盛世虽然国威远扬,四海来臣,但在处理边患问题上依旧须要和亲政策。据统计,唐代共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33次,其中与吐蕃和亲2次,与回鹘和亲9次,与吐谷浑和亲7次,与契丹和亲4次,
7、与奚和亲3次11。唐朝和亲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已达到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高度,文人群体对和亲政策的看法亦颇为困难。景龙四年(710)春,金城公主奉唐中宗之命和亲西蕃,崔口用、李蟒、沈期等十八人同作奉和应制诗,今存于全唐诗卷九十三。这些诗作反映出他们对和亲政策的不同理解和看法,如苏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茶应制云: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寄予了诗人对大唐与吐蕃之间和谐相处的憧憬。崔口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云: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则是歌咏中宗皇帝和亲政策的英明。而沈期则在送金城公主适西藩应制直言道: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诗人借那堪一词透露出的是对和亲之举的愤懑之情。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系唐中宗养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代 诗歌 公主 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