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docx
《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直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方法一、宜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解剖】直肠是结肠的延续,长约12-15CM。直肠的上1/3前面与两侧为腹膜覆盖;中1/3前面有腹膜,并向前返折形成直肠前凹,在男性为宜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下1/3完全在腹膜外面。直肠下端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行皱裳,称为肛柱。肛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裳,称肛瓣。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窦口向上,底部有肛腺开口,一旦发生感染常会形成肛管宜肠周围脓肿。肛管与肛柱连接的部位,有三角形的乳头状隆起,称为肛乳头。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是重要的解剖标志。肛垫位于直肠
2、、肛管结合处,亦称直肠肛管移行区(痔区),环状、约1.5CM宽。TreiIZ肌呈网络状结构缠绕痔静脉丛,将肛垫固定于内括约肌。肛垫似一胶垫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肛管必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约3-4CM,为肛管内、外括约肌所环绕。肛管直肠环是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术中不慎完全切断此环将引起肛门失禁。直肠肛管的血液供应来自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和怅中动脉。位肠上动脉是直肠供应动脉中最主要的一支,他来F1.肠系膜下动脉。直肠肛管静脉丛有两个:直肠上静脉丛,位于齿状线上,经肠系膜下静脉回流至门静脉:直肠下静脉丛位于齿状线下,回流至下腔静脉。直肠肛管的淋巴以齿状线为界分上、下两
3、组:上组在齿状线以上,引流途径向上流入肠系膜下血管根部淋巴结,它是直肠最主要的淋巴引流途径,向两侧、向下流入器内淋巴结:下组在齿状线以下,向外经会阴部,引流至腹股沟淋巴结,然后到骼外淋巴结,也可经坐骨直肠间隙到骼内淋巴结。直肠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肛管受体神经系统的阴部内神经支配。【生理】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便。排便是一种非常复杂而协调的生理反射过程。口肠下段是排便反射的始发部位,在宜肠保肛手术时应予重视。二、宣肠肛管检查方法1 .检查体位:(I)膝胸位最方便、最常用;(2)左侧卧位病人身体较弱,同时做简单治疗;(3)截石位显露清楚,双合诊,手术:(4)蹲位易于看清内痔、脱肛和直肠息
4、肉,可扪到较高部位的直肠癌;5)弯腰前俯位暴露虽差,但方便省时,适用于人群健康普查。2 .肛门视诊首先,查看肛门及肛周皮肤:其次以两拇指轻按肛门两侧,分开后观察:然后嘱病人增加腹压,如排便样。3 .直肠指诊及其重要,检查步骤为肛周一肛管括约肌一肛管直肠壁一前列腺/子宫颈一(双合诊)一指套染血/粘液。4 .肛门镜检查用时钟定位法记录,并标明体位。5 .乙状结肠镜检查原因不明的便血,粘液便、脓便、慢性腹泻、粪条变形或排便习惯不规则者。并发症有出血、穿孔等。6 .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目前应用较广。直肠疾病如息肉、肿瘤等常规要求检查全部结肠。治疗:息肉电灼、激光微波,止血,肠扭转复位,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肛肠 常见疾病 诊疗 常规 技术 操作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