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DP的历史及机理.ppt
《ZDDP的历史及机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DDP的历史及机理.ppt(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ZDDP的历史与机理的历史与机理 目 录 一、一、ZDDP的研究历史的研究历史 二、二、ZDDP的的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三、小结三、小结一、一、ZDDP的研究历史的研究历史 ZDD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是目前最为成功的润滑油添加(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是目前最为成功的润滑油添加剂,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是一种兼有抗氧化、抗磨、极压以及抗腐蚀剂,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是一种兼有抗氧化、抗磨、极压以及抗腐蚀等优异性能的有等优异性能的有灰型灰型多效润滑油添加剂,它因其性能优良、成本低多效润滑油添加剂,它因其性能优良、成本低廉。自廉。自20世纪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是内燃机油等油品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年代以来一直是内燃机
2、油等油品中不可缺少的添加组分,并在齿轮油、液压油等工业用油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组分,并在齿轮油、液压油等工业用油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由于ZDDP的优越性能,在过去的六十多年中人们投入大量精的优越性能,在过去的六十多年中人们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力研究ZDDP的抗氧化、抗磨及抗腐蚀机理。的抗氧化、抗磨及抗腐蚀机理。 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人们对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人们对ZDDP替代物的研究开发作了替代物的研究开发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综合起来,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综合起来,在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并没有发现一种添加剂能够真正全面地取代中,并没有发现一种
3、添加剂能够真正全面地取代ZDDP。(下面我。(下面我将介绍个年代的研究进展)将介绍个年代的研究进展)1950s湿化学法、同位素追踪法、湿化学法、同位素追踪法、光学干涉显微镜光学干涉显微镜1960s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C)、气质联用、气质联用(GC/MS)、红外色谱、红外色谱(IR)、X射线荧光射线荧光(XRF 1970sXPS、Auger、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二次离子质谱二次离子质谱1980sTEM、电子能量损失谱、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延伸、延伸X射线吸收精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细结构(EXAFS)1990s低温表面分析低温表面分析(CFA)、X射线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吸收近边结构(XANE
4、S)、AFM及其他纳米探针及其他纳米探针2000sX射线光电子激发光谱显微镜射线光电子激发光谱显微镜(X-PPEM)、间隔层干涉法、间隔层干涉法表表1 各年代研究各年代研究ZDDP引入的实验工具引入的实验工具1. 1950s的研究成果的研究成果 这一年代主要研究手段是湿化学法和同位素追踪法。通过这一年代主要研究手段是湿化学法和同位素追踪法。通过32P同位素追踪发现同位素追踪发现ZDDP在摩擦表面形成一薄膜,其中在摩擦表面形成一薄膜,其中P含量为含量为10 g/cm2,膜厚约,膜厚约120 nm。在室温下用挺杆测试机实验,只在磨痕内检。在室温下用挺杆测试机实验,只在磨痕内检测到这层薄膜。但是无摩
5、擦的样品浸渍在测到这层薄膜。但是无摩擦的样品浸渍在150 的溶液中,表面形的溶液中,表面形成了一类似的薄膜,这层膜不溶于甲苯及水溶剂中,却能溶于稀的成了一类似的薄膜,这层膜不溶于甲苯及水溶剂中,却能溶于稀的HCl溶液中。通过溶液中。通过32P和和35S追踪,发现耐磨层中追踪,发现耐磨层中P:S高达高达8:1。另外研。另外研究发现耐磨层会在化学生成与去除中达到一个动力学平衡。究发现耐磨层会在化学生成与去除中达到一个动力学平衡。 通过光学干涉显微镜观察摩擦表面反应膜的形貌,发现反应膜通过光学干涉显微镜观察摩擦表面反应膜的形貌,发现反应膜较为粗糙。较为粗糙。 另外,另外,Bennett等人发现等人发
6、现ZDDP的耐磨性(及热稳定性)与烷基的耐磨性(及热稳定性)与烷基的结构有关,其抗磨性为:仲烷基的结构有关,其抗磨性为:仲烷基伯烷基伯烷基芳基。芳基。2. 1960s的研究成果的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主要研究ZDDP溶液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其热分解产物主要引溶液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其热分解产物主要引入了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用于测试挥发性反应产物种类及其入了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用于测试挥发性反应产物种类及其结构,结构,X射线荧光,则用于反应膜的元素分析。得到的结论可归纳射线荧光,则用于反应膜的元素分析。得到的结论可归纳为:为: 1)ZDDP在在150 时开始发生自催化的热分解反应时开始发生自催化
7、的热分解反应 2)主要的挥发性产物是硫醇盐、烷基硫化物、)主要的挥发性产物是硫醇盐、烷基硫化物、H2S、烯烃。生、烯烃。生成的烯烃的分子量比成的烯烃的分子量比ZDDP中的烷基链的小。中的烷基链的小。 3)其他的主要产物是含)其他的主要产物是含P、O、Zn及少量及少量S的玻璃态难容物。的玻璃态难容物。 4)ZDDP的热分解反应是酸催化反应,氧的存在对反应无促进的热分解反应是酸催化反应,氧的存在对反应无促进作用。作用。 3. 1970s的研究成果的研究成果 这一时代的两个重要研究成果:这一时代的两个重要研究成果: 1)新的真空技术的运用,以及)新的真空技术的运用,以及XPS、Auger、SIMS、
8、EDAX表面分析技术,研究表面分析技术,研究ZDDP抗磨层的化学组成。通抗磨层的化学组成。通过过XPS、Auger及离子刻蚀技术得到膜的组成分布图,发及离子刻蚀技术得到膜的组成分布图,发现膜的最底层是富硫层,其上是富含现膜的最底层是富硫层,其上是富含P/Zn及少量及少量S层,膜层,膜的厚度为的厚度为50-100 nm。摩擦反应膜与热反应膜具有类似的。摩擦反应膜与热反应膜具有类似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 2)通过)通过1H、31P-NMR,Coy和和Jones发现发现ZDDP的热的热分解产物中含亚硫酰类化合物,说明产物中烷基是通过分解产物中含亚硫酰类化合物,说明产物中烷基是通过S与与P连接在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ZDDP 历史 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