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docx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索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限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索不能限制的严峻感染、在试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阅历性治疗、削咸耐药状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经常实行联合用药。抗生索联合运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与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se1.ectionwindow,MSW)理论削减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峻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
2、用抗生素。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比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推断或鉴别。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依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匏菌索、氟噪诺酮类等;其次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苔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与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索类、氮霉素类与大环内能类抗生素等;第四
3、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B-内酰胺类与氨基糖昔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B-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甘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其次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2体外与动物试验中的联合药敏试给2.1 棋盘稀释法棋盘稀释法包括微量棋盘稀释法、试管
4、棋盘稀释法和琼脂棋盘稀释法三种,其中微量棋盘稀释法为最常用的联合药敏方法之一。它常运用96孔无菌微孔板,每种抗菌药物最高从2倍M1.C浓度起先用灭菌MH肉汤倍比稀释,一般取68个稀释度左右,各取501.1.分别排列在平板的行与列上.然后在无菌微孔板中加入1001.J菌液,使最终接种量为51.0CFU/m1.,过夜培育.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1.Inhibitoryconcentration,FIC)推断相互作用。F1.C=联合用药时甲药MIC/单独应用甲药时MIC+联合应用乙药时MIC/单独应用乙药时MIC,FIC指数为S0.5、0.5-
5、1.12、2时分别表示协同、相加、无关、拮抗作用;也有文献将FIC指数W0.5定义为协同0.54定义为相加与无关,4定义为拮抗。与棋盘稀释法不同的是,试管、琼脂棋盘稀释法分别在试管与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琼脂平板上进行。2.2 时间杀菌曲线此方法主要用于评价一种抗菌药物对检测菌的杀菌速率,以与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对检测菌的联合杀菌活性。在含有定量抗菌药物(A、B、A+B)试管和无药试管内接种同种定量菌悬液,接种后孵育不同时间,取定量的各管内的孵育液转种平板,进行菌落计数.若联合用药组菌落计数较最有效的单药组削减N21.og1.OCFUm1.时,可定义为协同,削减这I1.ogIOCFU/m1.
6、时为无关作用,联合后增加、21OgIOCFU/m1.时定义为拮抗,有的文献采纳联合后较单药组菌落计数削减0.51.ogIOCFU/m1.作为协同的推断标准。杀菌曲线的优点为可以供应协同杀菌动力学方面资料与较全面的杀菌信息。主要的缺点包括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浓度,有的专家建议两种药物均采纳亚M1.C浓度以充分显示协同作用,还有人建议药物浓度的选择可依据充分发挥药效的血清浓度水平而定。2.3 E-test法E-test法在琼脂扩散法的基础上改良而成,方法是将含有浓度递减抗菌药物的不透亮薄形塑料带置于琼脂平皿上,塑料带反面有相应的药物浓度标记,过夜培育后在塑料带四周形成一椭圆形抑菌图,其边缘与塑料带交叉
7、处的药物浓度标记即为该药对细菌的MIC.通过计算FIC指数推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还有纸片法可用于联合药敏检测。比较这几种方法.棋盘微量稀释法操作较简洁,但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方面供应的数据较少,杀菌曲线供应了联合用药的药物动力学数据,但程序较困难。Grzybowska等2同时应用棋盘法和E-test法检测氨基糖甘类与其它抗生素的相互作用时发觉,两种方法结果的一样率为55%。3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3.1 B-内酰胺类与氨基糖昔类联合20世纪40年头,人们发觉青霉素联合链霉素可有效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之后在体外试验中也证明了两药联用对肠球菌可产生协同作用。从理论上讲,作为繁殖期杀菌
8、剂青霉素可造成细胞壁的缺损,有利于链霉索等氨基糖昔类抗生素进入细胞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两者均为杀菌剂,不同的是氨基糖甘类对静止期细菌亦有较强作用。另外,联合用药可降低氨基糖苗类抗生素在肾皮质的含量,减小其肾毒性。采纳14C标记链霉素的方法同样证明了在青蜜素存在的状况下,与单独应用B-内酰胺类相比,粪链球菌细胞内摄入链霉索明显增加。青霉素同样可以增加对链霉素高度耐药(MIO20001.g1.1常于氨基糖昔类修饰醐有关)的粪肠球菌对链霉索的细胞内摄取,但此时两者联用没有产生协同作用。3.2 B-内酸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合阳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合应用仍有争议,从药理学角度说,作为杀菌剂的B-内酰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联合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