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文学问整理一、通假字1 .趣舍万殊I趣”通“趋”,意为“往,取”)2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次第较后;其次;次要的地位亦将有感于斯义占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静:文化或文人或取请怀搜古义:胸怀换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准备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如今义:认为a所以游目聘b所以兴怀古义:a所用来b的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睹、耳朵)(二)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
2、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方才万德的人、贤士)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喧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殛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兴奋)(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汇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
3、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假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同)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若合一契(一起)其致一也(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4)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别句式(一)推断句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推断)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菊为妄作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
4、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亦将力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次第较后;其次。次要的地位。2 .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静;文化或文人。3 .怀抱占义:胸怀理想。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准备“4 .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5 .所以占义: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的缘由。如:所以兴怀。今义:表
5、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相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 .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 .品类占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涉与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一要体知爆文,理清文章JBJ爵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1用六个字胭麻):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交代作序目的。二、(1)作者麻怎样的思路来记述兰亭会的?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缘由.其次句:与会者。第三句:兰亭四周地形环境。笫四句:宴饮之乐C第五句:天气。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2)这段文字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拘点?明确:描写抒情
6、,叙以结合。如叙描结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消,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三、1、这段话作者是B1.线什么主Je就开争论的?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困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C2、这段话的争论如何逐步维开的?讲析:函“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爰宙然,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I论述了两种人|:一
7、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殖事迁,令人感慨的C作者在此基础上,进i步发表争论I,推动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极痛感跟四、第三段1、结尾部分从“借文喔倬”说到“一死生为虚真,齐彭转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明确:这段争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菊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心情
8、,但在当时是难能珍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2、作者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第三、四句: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译文: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登记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r,事情不同r,但触发人们情怀的缘由,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4、文章Ja路(修禊)之乐一(死生)之痛一(今昔)之悲。作者的死生累:死生亦大,在深厚的感慨中暗含对生命的酷爱。附答案:1、D.思想情趣.2、A。B、C两项中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一”是副词,相当于“很,3、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4
9、、D.“由”通“犹,5、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6.正确;错,生死”是“把生死等同”的意思;错,“虽”,译为“虽然”较相宜。7.(1)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修短随化,终期于尽。8 .第一问:“死生亦大矣”。其次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争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终归结为“死生亦大矣”。9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一视同仁,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10、B.“目”应为“认为、品评,11、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肯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其次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12、C.是王栽之的书法特点,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是王籁之做岸的性格。13、D.“王述在会稽任职进,恰适母丧”应为“王述从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