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研究的进展.docx
《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研究的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研究的进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理论基础探讨的进展(作者:单位:邮编:)“对经济学家来讲,公共政策的探讨既是挑战,又会遭遇挫折。不仅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而且其结果均不符合人们的期望”(Danie1.W.Brom1.ey,1989)AdamS(1896)认为“国家干预的后果是既解放又束缚,既创建又毁灭二对政府适当行为或者说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探讨自亚当.斯密以来,围围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多数的探讨。每当现实经济环境发生巨变之后,这一论题都被提出来重新探讨一番,缺憾的是,经济学家至今仍旧没有取得样的看法。目前对政府适当行为探讨的理论可以分为三种,即亲善市场论、国家推动发展论与市场增进论。市场亲善论是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卜公共
2、政策的基础,政府定位于对市场协调失灵的弥补,强调的是市场的基础地位。国家推动发展论则对市.场机制解决协调失灵的前圻甚为悲观,强调政府干预的普遍性,认为市场应当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所干侦和引导。上述两种理论将政府和市场看作替代品OAOki,Murdock,andkazaki(1998)则坚持市场增进论的观点,认为政府政策的职能在于促进或补充民间部门的协调功能,而不是将政府和市场仅仅视为相互排斥的替代物。这些理论都是基于特殊经济的阅历基础上得到的一般性结论,对于不同的体制有着特定的价值,是种针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横截面探讨。假如纳入制度变迁的框架,三种理论则描述r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变更:国家推动发展
3、论适用于制度变迁的初期,政府首先构造出个旧场的基本框架:然后政府职能转变为呵护民间部门的协调发展:民间部门足够发达,亦即布场发育相当成熟之后,政府起先退居幕后,为市场失灵拾遗补缺。这是经济学家设定的种志向的路径。隐含的假设是制度变迁具有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本质上是新制度经济学努力回来主流经济学阵营的一种反映。但是制度变迁具有迂回性,政府身份缓释的假定至少在转轨经济中是不成立的。正如Ma1.1.heWS(1986)所言“制度变迁具有困难性和结果的不行预知性,这些主要特征导致它具有最终目标的随机性”。制度变迁具有周期性,它会经验制度佃滞制度创新一一制度均衡一一制度假滞的过程(程虹,2000),与此相
4、对应的是政府财政压力的周期波动。这特征在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体现的特殊明显。此为其一。其二,这些理论是对政府行为进行的规范分析,也就是说政府应当怎么做。经济学木质上是一门说明的学问,现实既为经济说明供应了试验的机会,也确定了经济说明相对的适应性。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探讨假如纳入规范分析的范畤,就在肯定程度上违反J经济说明的初衷,而脱离了现实的制度框架的探讨便会变得亮无根法。因此,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探讨的一般思路是:在制度框架内对政府行为的经济说明。选择不同的制度框架,推演出不同的政策含义,既可以削减经济学者总是试图将各种特殊性推断提炼为普适性结论的企图引发的争辩,又可以避开经济学家欲指引
5、整个世界而无人喝彩的嫌尬。由于制度变迁是公共政策的存在缘由(Danie1.W.Brom1.ey,1989),因此对周期性制度变迁中,特殊是转轨经济国家政府行为的探讨,就应当立足于对引起制度变迁最重要变量的探讨。穷则思变,财政确定改革的起因和路径。因此,将探讨锁定在财政压力周期变动的框架内,对政府行为目标的探讨是合适的。从财政的视角探讨政府的行为,可以洞悉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但主流经济学中对此的探讨极少。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对此有过论述。熊彼特(1954)认为,从国家财政入手的探讨方法,在用于探讨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时,效果尤为显著。在社会的转折时期,现存的形式相维殒灭,转变为新的形式。社会的转折总是包
6、含着原有的财政政策的危机。财政体制与现代国家制度有着密不行分的联系,财政不仅有助于国家的诞生,还有助于其发展。这不仅是因为支持国家正常运转的官僚体系就是随着税收体制的建立而建立起来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国家借助财政可以日益扩大其管辖权,并把其意志渐渐渗透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因此,一旦f收成为事实,它就似乎一柄把手,社会力气可以握住它,从而变更社会结构。Hicks(1969)的探讨可以看作是对熊彼特观点的一种注解。他认为财政压力是市场经济在欧洲的形成,亦即民族国家兴起的最主要动因。其中的逻辑为:君主们须要大笔金钱去支付斗争贽用,国家努力克服财政压力,方面不断寻求向新财宝征税,这导致了现代税收制度的建
7、立;另一方面,由于日常征税仍旧满意不r特别时期的军费开支,所以借债就成为特别迫切的任务。信用是借债的关键,结果,西欧国家寻求借款的努力,促进r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的成熟。张宇燕和何帆(1998)将二人的探讨称之为“能彼特一希克斯命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展,提出J财政确定改革的起因和路径的论题。他们认为先“甩包袱”再“向新增财宝征税”是财政危机背景卜改革的正值次序。据此,对中国二十年的改革进行r富有新意的说明。本选题的探讨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惋惜的是,“这命题在严格意义上讲只是个初步的假说和猜想,但进一步的理论论证和阅历分析唯恐就只能留待以后的工作完成了”。本文的探讨并不只是对此的理论论证
8、与阅历分析,因为张何二位在探讨中对政府行为目标的假定并不是本选题所认同的。在文献的梳理中,更让作者感到缺憾的是财政学家对此的忽视。马斯格雷夫(1969)的贡献在于对政府职能进行了划分。Wi1.davsky(1964)和Niskanen1971)探讨了政治过程中国家预算的形成与管理,但他们的侧重点都放在了对官僚行为方式的考察上。Brennan和BUehanan(1980)强调课税的权力要在立宪层次上探讨,但他们始终站在选民的角度分析。公共选择学派的贡献在于重新定义J政府与个人的关系,将通过财政视角对政府的探讨纳入了制度和契约的框架。布坎南对博格森、萨缪尔森、以与阿罗的社会福利函数隐含的个人偏好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理论基础 研究 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