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试题-老师给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试题-老师给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案例中的问题:事务或问题已经特别明朗而严峻(2分);已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料性发动(2分);已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2分)。因此“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进入政府议程的公共政策问题。1 .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形成。人类社会形成促使肯定的人群形成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基于利益而产生的公共问题。(3分)(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凌驾于社会之上且对立于大众的公共权力应运而生,它将为解决公共问题制定对大众具有普遍约束性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方案。(3分)(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为了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公共强制机关随之产
2、生。(2分)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解决公用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须要解决三个问题:(1)新制度的供应问题(3分);(2)可信承诺问题(3分):(3)相互监督问题(2分)。3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只做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不留意解决实际问题的象征性政策执行(2分):(2)人为附加与政策目标相背离的内容,导致政策执行超出政策的基本要求,“充值”的“土政策”的实施是典型的附加式政策执行(1分):(3)有意无意地割裂政策内容,有所用有所不用的残缺式政策执行(1分);(4)以合于自己利益的政策替代既定政策,“挂羊头卖狗肉”的替代式政策(1分):(5)以
3、消极被动、迟疑冲突的观望式政策执行(1分);(6)既无指导也无调研的机械照搬式政策执行(1分):(7)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的规避式政策执行(1分)。考生回答四个以上即可赐予满分8分。(1)上述材料反映了食品生产平安监管政策过程的哪些问题?(4分)(2)请运用公共政策的有关学问评析监管当局监管政策的目标和执行效果?(8分)(3)你认为中国政府在食品平安监管领域应吸取什么教训?(6分)(1)反映了食品生产平安监管政策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从政府到企业,从生产者到经营者,从政府领导到专业监管机构存在严峻地法制意识淡漠:企业经营诚信不足。食品平安在国内存在严峻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政府监管缺位和越位、
4、错位问题,诸如免检、牌照发放、指定政府所辖营业机构的服务和计量产品等;官商勾结,权力寻租,商业贿赂形成利益集团造成监管名存实亡:宪政结构问题与权力的制约问题。(2分)其次、食品生产源头环行存在的污染问题。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非法运用违禁药物现象严峻;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比较多。突出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设备落后、加工卫生条件不足、违禁添加各种添加剂等所谓行业潜规则:食品流通秩序比较混乱,仓储、库存管理以及物流环节存在不卫生状况等。(2分)(2)请运用公共政策的有关学问评析监管当局监管政策的目标和执行效果?案例中的三鹿奶粉事务是公共食品平安监管政策执行
5、偏差问题或者“政策走样”。未能实现食品平安监管政策的基本目标:公允、效率、自由和平安。损害公民特殊是婴幼儿生命健康,尤其是实行出口食品与国内食品标准不同,表现为不公允:政府监管执行效率极差,大量的检查耗费在走过场搞形式;导致公民食品选择的不自由状况,违法企业的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惩治,是对公民自由的最大损害;严峻威逼公民的生命平安,损害公民的尊严,丢失公民的信任感,累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心理等的平安。(4分)该案例反映了政策执行偏差及其产生的缘由,主要是执行者政策执行严峻缺位,错位,实行象征性执行、残缺式执行、替代性执行。首先,执行者实力不足、看法不够主动、玩忽职守,失去执行政策的威望;执行者受
6、利益驱使,与不法企业勾结或者默许其不法行为;其次,组织结构不合理,机构职能不清,权限重费,推诿扯皮,沟通协调困难:政策宣扬不够不实,政策之间相互打架,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性,利益集团阻挠,地方爱护主义观念严峻,把自己所代表的局部利益的损益作为政策执行的参数,势必影响政策范围的整体利益,而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4分)(3)应吸取教训:第一、须要加强质量监管和食品卫生监管部门的大局意识、贡随意识和法律意识、信用意识。(2分)。其次、加强政府监管部门的权力制衡与考察、监察,改革权力结构及其维度,使政府权力真正服务于民众利益。(2分)。第三、建立健全民众看法的表法机制,进一步开放媒体的监督力度,加大权
7、力机关对政府的问责力度,进一步推动政府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2分)。考生可从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媒体监督、民主监督等其他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通过公共政策制约、禁止或惩罚政策对象的行为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问题的解决。(2分)2)引导功能:政府通过政策为公众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达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问题的解决。(2分)3)调控: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各种冲突、各种社会关系加以干脆或间接的调整和限制以达到治理的目的。(2分)4)价值或利益安排功能,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的安排功能选择向谁安排、如何
8、安排、安排多少,以便向与之保持基本相同价值取向、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以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群体安排各种利益(2分)。2 .简述现代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现代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1)在寻求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平衡、反官僚制管理、强化企业化、竞争与市场导向的第三条道路的背景下。现代治理理论学派斯托克希望通过“善治”与“治理”以提高和强化政府的实力(2分)(2)现代治理既不同于传统的以政府权威为基础的单向度的公共权力运行的“统治”,也不同于基于私人部门管理阅历和市场化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而是强调权威多元化、权力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2分)。(3)政府实力就是治理实力
9、。具体观点:重新厘定政府角色,强调政府的调控实力,政府归位“掌舵者”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向私人部门施加各种可行而有利的影响,从而实现市场与政府的最优组合。有必要突破政府作为唯一的公共政策干脆主体的思路,借助其他主体的实力和资源,实现政府的职能目标。治理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管理过程,政策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民主政府是责任政府,政府的责任是履行公共职责、行使公共权力、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并对其政策行为和政策后果负责,而不是借口公民社会和有限责任而规避或减轻自己的责任。(4分)公共政策学试题、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个是正确的,把它选出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
10、内)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所依据的哲学相识论是(B)0178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辩证法?D.理性主义2.公共政策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C)。P26.贝塔朗菲B.德洛尔C.拉斯韦尔D.戴维伊斯顿二、多项选择烟(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至五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1 .公共政策系统的了系统包括(ADE)。P171A.信息子系统B.文化子系统C.自然子系统D.评估子系统E.反馈子系统2 .公共政策分析的现代定性方法包括(BDE)。P40-1A.线性规划B.价值分析C.马尔柯夫分析?D.超理性分析E.可行性分析三、名词说明咫1 .公共政
11、策P109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2 .公共问题P217答: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这样的问题就属于公共问题: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即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体动身,公共与社会应基本等同,则社会问题可等同于公共问题。四、荷答题1 .公共政策目标的定义和两大特征是什么?P242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殊是政府为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巡而实行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政策目标一股主要具有如卜.两大特征:(I)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
12、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肯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2)将来的预期性。政策目标的动身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肯定的政策行动在将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定存在对将来的预期性。2 .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有哪些?P275答: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有这样几点:DH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的执行行为具有很强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整个执行过程必需反映和实现公共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并且为达到目标而实行一系列行动。(2)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动态运作过程,它包括试验、总结、推广、支配、沟通、协调乃至追踪决策等很多内容。要取得好的政策执行效果,就必需牢牢把握政
13、策目标,区正解决实际问题。(3)实施上的敏槌性。在现实社会中,公共政策(特殊是中心政府决策)大多属于战略性的决策,主要是着眼于宏观性、全局性的社会问题,通常不涉及具体的操作细微环节。因此,在执行政府决策的过程中,须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切忌生搬哽套要从实际动身,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具有肯定的敏然性,以求收到良好的执行效果。(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特别困难,要有支配、有步骤、分阶段地推动。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着眼+最终目标,乂要立足丁近期目标,并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同时还要留意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连接和有机联系。(5)影响的广泛性。公共政策执行
14、需投入巨大的资源,涉及众多的因素和变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系统的、深远的影晌。五、论述题1.试述公共政策探讨组织的特征、宗旨及其作用。P38kP387答:公共政策探讨组织具有既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理论探讨部门,又不同于体制内政策探讨机构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怡好与后两者的特征形成互补,成为连接纯理论探讨和实践领域的中介和桥梁.公共政策探讨组织的自身特征主要有:第一,从组织功用看,政策探讨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这是现代政策探讨组织的首要特征。其次,从人员及其学问结构吞,政策探讨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学问背设的学者和具有丰
15、富实践阅历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智囊a的群体。他们运用群体的才智、系统的学问和多方面的政府工作阅历在政策探讨组织中从事蹈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理论、规划、设计、分析与评估的工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在困难环境下进行电大决策服务。现代政策探讨组织不同于由少数社会名流和资深的高级政府官员组成的政治询问机构,也不同于专家顾问团等机构,而是随着探讨课题的完成、阅历的增长、协作的默契,形成种整体的素.养优势。第三,从体制构成看,政策探讨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探讨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第四,从组织运行看,政策探讨组织坚持探讨、教学(包括培训)、开发(包括询问)三位体:坚持基础探讨与应用探讨并重,描述性探讨与说明性探讨并重。特殊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它更是要为提高制定改革政策、处理日益困难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须要服务。第五,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探讨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政策探讨是种科学活动,探讨人员必需将作为公民的自我与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自我分开,不能带有个人或某特定群体价值的偏见.在探讨过程中应当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基础,努力将科学探讨的成果付诸应用,形成相互协作、主动创新、实理求是的组织气第。尽管各种政策探讨组织都有自己干脆的或间接的服务对象(如政府、党派、大企业集团等),但都应将探讨的科学性作为自己的一条职业道德准则.第六,从组织环境看,政策探讨组织必需尽可能地与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