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名词解释(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名词解释(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名词说明(100f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2)、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干脆或者间接的确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3)、公共政策主体实力公共政策主体实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胜利地适应环境挑战与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与取得胜利的程度。4)、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5)、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
2、权力的安排,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6)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需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爱护。7)、政策执行矫正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实行肯定的订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退不良后果的过程。8)、政策均衡政策均衡:指的是全部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肯定的最好状况的状态,政策供应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支配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足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变更现行政策。9)、政策宣示: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确
3、定,如记者款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10)、政策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限制的机构。11)、公共政策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依据肯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与价值进行推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确定政策变更、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12X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13)、非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终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依据自J驾驭的状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4、14)、政策执行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实行说明、宣扬、试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15)、政策执行再决策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以与公共政策执行任务完成以后,依据信息反馈对原政策所作的必要补充或修正。16)、公共政策试验政策试验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为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详细方案,而在其辖区内的若干单位进行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17)、政策议程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与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探讨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5、。18)、元政策元政策:也叫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总的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动身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肯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指针。19)、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安排,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20)、公共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21)、公共政策探讨组织公共政策探讨组织,乂叫“思想库、脑库,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探讨机构,由具有不同学科学问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阅历的实际工作者(
6、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22X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询问、论证、协商、听证、审议与集体探讨等环节。23)、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与手段进行决策。24)、政策协调协调是指调整协同公共政策执行的各种耍索,使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从而高效率地实现政策目标。25)、政策监控监控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依据支配标准衡量支配完成状况,订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支配执行和目标实现的一种活动过程。26) .公共政策监控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行的监督和限制。
7、27)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所谓公共政策监控机制就是政策监控主体与政策监控客体的构成与其相互关系。28) .政策目标可行性分析政策目标可行性分析:政策目标要素中的指标与其标准是否在特定的政策目标约束下,能否成为现实,能否为社会所接受。29)、执行评估执行评估:是对政策执行行为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评价,重点是对执行条件和执行实力的评估。30).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针对所分析的政策目标体系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主动和消极作用的预料。31)、哥顿法哥顿法:利用会议形式由参与会议的人员提出创新方案的方法32)、对演法对演法:将参与制定争夺方案的人员,依据对方案设想的看法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
8、组,每个小组分别制定各自的方案,然后放在一起进行辩论,相互进行指责和指责,以求充分暴露方案的不足,增加所确定的备选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33)、价值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探讨,力图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以提高政策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34).边界分析法边界分析法: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35)、政策诉求: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干脆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实行行动或不实行行动以与实行何种行动的主见。36)、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
9、,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37)、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头提出并运用的,是指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究可能实行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状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供应牢靠的依据.38).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把政策问题看成个动态系统,并且将其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去考察,确定其位置、所起的作用、独有的特征以与和其他社会的相互关系。39)、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殊是政府为了解决关公共
10、政策问题而实行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40)、政策终结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实行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41)、公共政策预料公共政策预料:就是政策探讨人员运用预料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已有的信息,对将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的状况、发展趋势以与变更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将来产生影响的过程。42)、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r实现肯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气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43).公共政策的干脆主体公共政策的干脆主体:即公共政策
11、的干脆生产者,也就是那获得法律授权享有权威和公共资源,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安排,并充当政策产品法定生产者的机关或职位(个人),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与某些领袖人物。44)、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干脆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了国家法律的爱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和渠道,主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够产生肯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主要有在野党(民主党派)、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45)、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政策执行机关与其执行者为完成肯定政策任务、达到肯定政策目标而实行的各种措施与方法。46)、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政策执
12、行者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依法采纳行政吩咐、指示、规章制度以与行政惩罚、行政强制执行等措施和行为,依据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系统、层次和行政区划规范有序地执行各项公共政策。47)、法律手段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殊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48)、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整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政策顺当实施的方法。49)、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政策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50)、替代性政策执行偏差替代性
13、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衣面上一样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更。51).观曳性政策执行偏差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视察上级的看法、措施以与同级部门的行动再确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52)、公共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监控: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行的监督和限制53)、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主体在进行评估后,实行必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者无效的公共政策与其相关内容。54)、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后形成比较完
14、整的政策过程。55)、公共政策案例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5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觉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相识和探讨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探讨方法。57)、选择性执行偏差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实行,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58)象征性执行偏差象征性执行:在政策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详细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59)、政策持续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
15、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有原来的执行机构依据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接着得以实行。60)、政策评估政策评估: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则是依据肯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与价值进行评判的一种政治行为。61)、公共政策限制公共政策限制: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觉与订正的行为。62)、政策诉求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干脆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实行行动或不实行行动以与实行何种行动的主见。63)、政策调整的内涵政策调整的内涵:在政策监督和限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实现预期政策效果的-种政策行为。64)、附加性执行附加性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65)、参谋询问系统参谋询问系统:充分开发智力、帮助中枢系统决策的组织。66)、信息情报系统信息情报系统:决策过程中特地从事信息情报收集、贮存、加工和处理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