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二中心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战略决策,是适应新时代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必定要求,是实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详细体现。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明确指示,要求四川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
2、市场体系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为我们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白前进方向、供应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全面落实中心、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化实行新发展理念,始终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有质量、有速度、可持续的良好局面。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6.1:45.5:38A纺织鞋服、装备制造和食品医药“1+2”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占工业总产值的943%,工业集中度达85%;农业
3、“6园5带5基地”有序建设,农夫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以*、*为核心的“两核四片”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二是城乡发展统筹推动。强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7个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加快建设,示范带动一批商贸物流、传统文化、休闲旅游、漂亮宜居的特色小镇加快培育。三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去年在农业农村、行政审批、财税金融等领域142项改革取得新突破。“成资一体化”深化推动,与科研院校合作不断深化,主动参与各类投资促进活动,*等198个重点项目入驻发展。四是基础条件逐步改善。*,*、
4、*、县乡道路、村社道路加快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有序实施,通讯、电网、自然气等基础设施同步推动。五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好重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科技、教化、卫生、民政、文体广新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县发展不足、不平衡不充分的冲突仍较为突出。一是产业体系不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数量较少,企业技改提质步伐缓慢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层次较低,效益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规划设计、科技研发等部分现代服务领域尚处于空白。二是创新驱动力不足。拥有自主学问产权和高科技成果的企业较
5、少,企业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没有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建设滞后,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专业人才招不到、留不住。三是新型城镇化水平不高。中等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但项目填充力度不够;城市管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区服务功能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部分农村地区在文化教化、医疗卫生等方面与城镇仍有不小差距。四是绿色发展层次不高。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依旧存在,加之在承接主动承接成都鞋业产业转移的同时,资源环境承载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对城市经济增长绿化度的贡献度不高,带动作用不强。下一步,我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实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
6、、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保持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坚决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动力平稳转换、质量稳定提升,加快建设*(一)以实体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投资为主抓手,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区产业承接提升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加快建设全省类区经济强县。一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主导制造为重,大力实施纺织鞋业城、汽车配件城“双城驱动”战略,壮大纺织鞋艮、装备制造和食品医药“卜2”主导产业,主动培育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努力建成成渝
7、经济区特色显明、环境优良、功能完善、区域竞争力强的新兴工业城市。二是创响现代农业品牌。以提高农产品供应质量为着力重点,以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现代设施农业、高效复合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建基地、强技术、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努力建成成渝两地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区。三是创优服务业发展。巩固提升商贸流通、旅游休闲两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现代物流三大新兴产业,主动举办美食烧烤节等各类节会活动,全力抓好旅游设施、商品服务等基础建设,打造“元帅故里、自然氧吧、康养福地、漂亮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建成成渝两地乡村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二)以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深
8、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加内生动力。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简政放权,以改革创新增加动力、释放活力;完善政策措施,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深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好用活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大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引领安排”,加快建设“青年众创空间”;主动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和发展各类创新主体。二是推动企业创新。激励重点企业加强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努力形成一ftt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造”精品,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严格爱护学问产权,激励企业争创国省技术中心。三是深化院校合作。加强与四川农业高校、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借脑借智开展核心技术
9、研发攻关,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三)以区域统筹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基础条件改善为突破,统筹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一是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对接天府国际机场,主动争取京蓉高铁、成渝中线高铁过境*,加快推动成资渝等高速马路、乐金等快速通道建设,努力构建“两铁五高八快”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扎实推动毗河供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城乡供水、农田水利、通讯、电网、自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县域。提质改造老区,优质建设新区,加快才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奋力打造精致精细、雅致靓丽的生态宜居县城。三是加快推动镇村协调发
10、展。坚持“特色显明、差异发展”思路,狠抓7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商贸物流、传统文化、休闲旅游、漂亮宜居的特色小镇。突出“规划引领、产村相融、示范带动”,创新“产业、园区、新村互动相融”“农旅结合”模式,大力推动华蜜漂亮新村建设.(四)以全面开放带动内陆开放发展。深化实施“开放兴县”战略,立足县情实际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拓绽开放领域,主动“走出去、引进来二一是深化推动成资一体化。主动支持*与秘两地干部互派互挂、沟通互访,加快打造“黄龙溪一陈毅故里”旅游精品线路,聚力在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二是深度拓绽开放合作。坚持对标先进招大引强,加强与成渝两地、东南沿海、京津冀
11、等地区沟通合作,主动承接优势产业转移。三是精准发力招商引资。主动参与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各类投资促进活动,围绕纺织鞋服、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主动对接、精准招商,着力引入一些大企业、好项目。(五)以深化改革提升供应体系效率。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一是突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接着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加强重点企业规范化改制,有序化解过剩产能;着力优化士地供应开发节奏,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打好降低要素成本、减税、降费“组合拳”,降!氐实体经济成本;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短板。二是不断完善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
12、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商品、产权、技术等区域性市场。三是集聚要素保障。有效对接成渝“双核”,主动引导高端要素资源向*流淌;创新金融改革,加大新兴产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资金问题;改革人才要素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和爱护企业家精神,重点引入“高、精、尖”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六)以绿色理念推动生态质建设。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深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生态建设,主动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贡献。一是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教化,普及环保学问,提升公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
13、导群众参与污染防治工作,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低碳交通出行。二是加大生态爱护修复力度。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接着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大规模绿化全县行动,大力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绿化造林工程;加快全域水生态环境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还清水于民”工程;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健全生态爱护、监管执法等责任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效循环经济,实施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麻将来发展核心导向。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环境,显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方向,建议:一是建立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显明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监测和预警,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二是加大对丘陵地区经济体系构建的支持,丘陵地区既缺少山区茬支持,又缺少平原地区的发展优势,人口较密集、基础设施薄弱、自我造血功能不强,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同步奔康和共同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