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少男少女歌唱.docx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为少男少女歌唱.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我为少男少女歌颂导学平台课标要求:1、留意关键诗句,理解其内涵。2、整体感知诗人表达的感情。3、理解诗中表现出诗人丰富想象的句子。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本诗表达的感情。5、了解作者,初步感知他的艺术风格。学法点悟关于联想和想象:写诗、读诗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诗歌点形象化的语言创建意境,传达情感,读诗也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来对诗歌的意境进行再现和再创建。那么什么是联想、想象?什么是意境?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事物的相像、相类、相关、对立、因果等关系都可以引起联想。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
2、建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由事物的相关性产生,而想象则要靠知觉的再加工创建产生。整体感知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新颍的比方,表达了诗人酷爱青少年,酷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节奏感强。诗人为什么不停地歌颂?“少男少女”有什么更丰富的内涵?疑难解析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歌颂?他的诗是不是一向热忱、明朗?解惑:他为一种全新的生活而歌颂。这首诗与他以前的诗风迥然不同。1938年何其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种与在国统区迥异的生活呈现在他眼前。诗人全身心投入了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他视察着,感受着,激烈看。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悲伤的爱情诗了,流泻
3、于诗人笑端的是一种奔放欢乐主动向上的诗句。我为少男少女们歌颂就是诗人诗风转变后的代表作品。质疑:“少男少女”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解惑: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气。也可以理解为“少男少女”就是“早晨”“希望”“将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气”。质疑:如何理解这首诗的语言美?解惑:这首诗想像丰富,比方新颍,节奏感强,押韵讲究,既有第一节一口气贯注的排比,也有其次、三节的整散兼顾的诗行。艺术性很强。语言提摩1、“全部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欢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诗人把新生活带给自己的兴奋和宸撼比做“像草一样颤抖”,簇新、形象。诗人揭
4、示了歌声的来源,乃是“欢乐或者好的思想”,他想让这些抽象的事物长上翅膀,飞到四面八方去,传达给每一个人,引起感情的共鸣,心灵的共振。2、“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诗人先把欢乐和思想比成声音,又把声音比成“微风”“阳光”,相互构成比方,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力。这样的诗句好在以形象写抽象,使欢乐这种心理感觉成为一种实在、可感的东西,便于读者理解,有诗的韵味。3、“轻轻地从我基弦上/失掉了成年的悲伤”这里暗含诗人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诗人在去解放区以前,思想和创作低沉、压抑。来到延安之后,诗人重新弹奏生活的率弦,发出的率声,已经“失掉了成年的悲伤”,而是变得轻快,变得健康。这个比方与前面的“歌颂”
5、也是相照应的。4、“我歌颂那些属于将来的事物/我歌颂正在生长的力气。”“属于将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气”。暗含了另外一层政治意义,即歌颂延安的新天地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探讨课题1、了解何其芳其人其诗。相关链接:何其芳(19121977)现代闻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四川万县人。1929年起先创作,19311935年在北京高校哲学系学习,课余写诗和散文。早期作品表现了对旧社会的不满,也存在唯美主义的倾向。1935年在北京高校毕业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县乡村师范学校教书。抗日斗争爆发后,回四川教书和编辑刊物。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写出热忱歌颂延安和抗日依据地的作品。诗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男少女 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