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练习题---答案(DOC).docx
《儿童社会性发展-练习题---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练习题---答案(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儿童社会性发展第一章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探讨一、单项选择愿1、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该理论的创始人是(A)A弗洛伊德B班杜拉C皮亚杰D埃里克森2、新精神分析主义者(D),提出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生物因素又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依据个体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验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A弗洛伊德B班杜拉C皮亚杰D埃里克森3、(B)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干脆学习和仿照。A弗洛伊tB班杜拉C皮亚杰D埃里克森4、仿照作为儿童驾驭社会行为的一种机制或途经,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它有四个子过程构成,依
2、次正确的是(A)A留意保持一一动作表征一动机B留意一一动作表征一一保持一一动机C留意一一动机一一保持一一动作表征D留意一一保持一一动机一一动作表征二、填空题I、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班杜拉_和_沃尔特斯-2、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皮亚杰_和_柯尔伯格3、班杜拉认为儿童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一干脆学习_和_仿照一。4、布朗芬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中的四大系统的分别是一宏系统_、_外层系统_、.中间系统_和_微系统5、儿童社会性发展探讨的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有视察法_、_访谈法_、_问卷法_、一试验室试验_和_现场试验6、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包括.标题_、_前言_、_指导语_、_问题_
3、和_结束语_几部分。7、儿童社会性发展探讨的两种基本类型有一描述性探讨和_说明性探讨8、儿童社会性发展探讨的主要接受的两种探讨设计有一横断探讨一和一纵向探讨或追踪探讨三、名词说明1、干脆强化:是儿童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该行为以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P8)2、替代强化:是指榜样行为的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所起的强化作用.(P8)3、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是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务能够施加限制的意念。(P8)4、固定行为模式:是物种与生俱有的用以帮助其适应环境的行为反应。(P13)5、微系统:个人在环境中干脆体验着的环境。儿童的微系统之一是有父母和儿童的同胞组成的家庭,另一个微系统是学
4、校环境,主要有老师和同伴组成。(P1.6)6、中间系统:指儿童干脆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P1.6)7、外层系统:指那些儿童并未干脆参与但却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P16)8、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P1.7)四、简答1、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P2SP59P10-I2答: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的第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成分组成I1.新生儿人格结构中的唯一成分是伊底。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务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
5、作用。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藏期和生殖早期。儿童都面临着一个满足自我身体须要与听从社会须要之间的冲突。当社会允许适当的身体满足时,这种冲突便可以获得满足的解决,但是假如这种须要得不到满足或满足过度时,个体就会在以后的成人生活中反映出这种遗留行为。新精神分析主义者埃里克森认为,在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到生物因素,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埃里克森依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验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对羞怯、疑虑;(3)主动性对内疚;(4)勤奋对自卑
6、:(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生殖与停滞:(8)自我整合与无望。社会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认为个体行为的变更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确定的。班杜拉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干脆学习和仿照。70年头末期以后,班杜拉的探讨爱好起先转移到自我效能感上来。他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确定着人试图去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的预期而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论述中,皮亚杰认为儿童一诞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主动动因。他主动地从环境中找寻、选择相宜自一的刺激,主动主动地与环境
7、发生交互作用。关于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不是彼此分别的过程,而是相互依存的。但是儿童的某些特定社会机能只有在相应的认知机能形成之后才能出现,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都可以从相应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找到根源。柯尔伯格在其关于儿童性别化发展的探讨中强调,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前提,在形成性别恒常性之前,儿童是不行能形成稳定的性别化行为的。2、习性学关于儿童行为探讨的基本观点。P13答:习性学在儿童的依恋和同伴关系探讨领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创立者主要有劳伦茨和廷伯根。固定行为模式就是物种与生俱有的用以帮助其适应环境的行为反应。其中最闻名的一个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社会性 发展 练习题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