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病证候的现代研究.docx
《小肠病证候的现代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肠病证候的现代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肠病证候的现代探讨小肠病证候的现代探讨【摘要】目的:通过小肠病证候的现代探讨,进步规范中医小肠病证候。方法:对建国以来3536例西医小肠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采纳多组间2检验,对总结出的10组证候进行两两比较。结果:3536例小肠病常见中医证候依次是:肝脾不调;脾胃阳虚;脾虚湿困;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脾胃阴虚亦为较常见证候,而肝气郁结、痰瘀热毒、肠腑瘀滞并非小肠病中常见证候。结论:探讨结果与我们拟定的小肠病证候辨证标准有肯定的出入,说明当前中医小肠病临床辨证比较混乱,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进一步探讨、规范小肠病证候的重要性。【关键词】小肠病:证候;现代探讨:文献中医小肠是消化系统的实体脏器,其解剖结
2、构与西医小肠基本相像,生理功能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更为广泛,故可以包括西医小肠在内。西医的很多小肠疾病,以各种感染与炎症(急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结核、克隆氏病)、汲取不良综合征、梗阻、损伤与出血以及寄生虫病等较常见。前人对脾胃病机及其证候论之甚详,而对小肠病机、证候较为忽视,如对病机论述不够深化,对小肠证候相识有肯定的局限性等。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小肠病的诊断与治疗,为小肠证候探讨奠定基础,我们广泛收集整理现代文献,对建国以来西医小肠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统计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检索中文科技资料书目(1949年1988年):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1979年2006年
3、);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光盘系统(1989年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数据库CNKI(1997年2006年):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1998年2006年)。1.2纳入标准建国以来全国公开出版的有关西医小肠病中医辨证分型的期刊、文献、出版物,对文献中出现的小肠疾病(如急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汲取不良综合征、肠道菌群紊乱、克隆氏病、肠易激综合征、小肠梗阻、胃肠神经症等)的中医证候进行整理,其中具有明确辨证分型者,纳入分析对象21o1.3方法通过检索,共查阅有关西医小肠疾病中医证候的文献、期刊、出版物】00余种,共计文献300余篇,报道的临床病例共3536例。从中共筛选出符合标准且作者
4、不同的文献80篇,涉及症状39种,按中医诊断学22和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23的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归类,共总结出10类证型。运用SPSS1.O.0统计软件计算各证型在全部病例中所占的百分比,得出其分布频率。并采纳多组间2检验对总结出的10组证型进行两两比较。2结果依据临床病例报道统计,3536例西医小肠疾病分布状况见表1,小肠病中医证候的分布频率见表2o采纳多组间2检验,可以看出第1组(肝脾不调)与其它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it;0.001):第2组(脾胃阳虚)与第3组(脾虚湿困)、第4组(湿热内蕴),第3组(脾虚湿困)与第4组(湿热内蕴,第5组(牌.肾阳虚)与第6组(脾胃阴虚)的病例数相近,其比
5、较无显著性差异(Pgi;0001):但第2、3、4、5组与病例数最多的第1组(肝脾不调)和病例数较少的第7组、第8组、第9组、第10组有显著性差异(P1.1.;0.001);第6组与第9、10组比较差异明显,与第7、8组比较差异不明显,虽然病例数较多,有高于第7、8、9、10组的趋势,但难以确认为最常见证候。而第7、8、9、10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出现频率较低,亦难以作为常见证候。因此,可以认为,3536例小肠病常见中医证候依次是:肝脾不调;脾胃阳虚;脾虚湿困;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脾胃阴虚亦为较常见证候,而肝气郁结、痰瘀热毒、肠腑瘀滞并非小肠病中常见证候。3讨论依据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肠 病证候 现代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