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研讨习题解答.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研讨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研讨习题解答.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研讨习题解答第一单元水教材P41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依据的是水受热蒸发、遇冷液化的性质。2 .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期料盒中出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它们是地面上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盒表面凝结成水珠。3 .相同: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水看得见、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教材P61 .水温不断升高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杯会变模糊,水面开始冒热气。2 .水在达到100摄氏度时沸腾,水
2、沸腾的过程中,水面上会陆续升起“白烟”还会冒出很多气泡。教材P91 .当气温降低到0摄氏度的时候水开始结冰。2 .体积变大,要古据更大的空间;形成无色、透明的固体,不会流动。3 .是,冰是固态的水。教材P111 .温度的变化。2 .由固态变成了液态。3 .相同:无色、无味、透明,且成分都是水。不同: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的,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周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教材P141 .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7份食盐(约18克),2份小苏打(约5克)。2 .不相同。食盐比小苏打溶解能力强。3 .为了避免一次加入过
3、多,导致不能溶解,使实验结果不准确。教材P161 .通过实脸,我们知道水温、食盐颗粒大小和是否搅拌等因素会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2 .示例: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加快搅拌的速度;将食盐分散放入水中。教材P181 .利用某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质,将沙和食盐的混合物放入水中之后,能溶解在水中的食盐颗粒会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沙会沉淀在烧杯底部。水在分离的过程中相当于媒介物(介质)的作用。2 .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分离出来。水蒸发到空气中了。教材P201 .都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2 .示例:蜡烛融化成液体木棒折断、海水晒盐等等。第二单元空气教材P241 .
4、空气的特征有:容易泄露。很轻。可使袋子鼓起来,但摸起来很软。能流动。有弹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将塑料袋装入空气塑料袋鼓起,并且摸起来很软;打开塑料袋的封口,鼓起的塑料袋讯速变扁,并能感受到封口外有轻微的风吹出,说明空气能流动。而且很容易泄露。用嘴可以吹响哨子,说明空气能流动。用手挤压气球,感到气球有弹性,说明空气有弹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充满气的气球很容易被抛起,说明空气很轻。2 .通过实脸我们可以发现,空气和一般物体相比,有以下相同的特征:空气和其它物体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都能通过一定的感官方式被感受到;它们都占据空间,也有质量。这里的“一般的物体”,实际上就是和固体、液体的对比。教材P2
5、61 .当空气被密封在杯中时,水不能流进杯子。当杯底被扎了一个小孔后,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出,杯中的空气减少,杯子外的水流进了杯子。当空气从小孔被打进杯子后。杯子中的空气增多,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杯子里的水减少。2 .空气占据空间。上面的实验,纸团不湿的现象说明空杯子并不是真空的。扎孔后水槽里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中的空气从小孔流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子外的水就流了进来。从小孔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教材P29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活塞的位置在一定的空间内会向下或向上移动,即位置发生了变化。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水的注射器的活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教科版 三年级 上册 课本 研讨 习题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