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docx
《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有工作开展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相关数据的积累。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们必须做一名数据的有心人,长期注重数据的测量、积累和搜集工作。数据的运用和处理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写作中,要用好数字,让数字成为文字的有力支撑和重要补充,大致说来,有如下十法:一、去粗取精“选”公文写作提倡运用数据,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公文中数据的运用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大致说来,公文数据列举有“十不用”:一是不用道听途说的不靠谱数据,必须使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二是不用过时的数据,如7月份汇报工作,只要有可能,就尽量更新到6月份的数据。三是不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数据,必
2、须经过可靠的校核C四是不用比较敏感的数据,如城管部门内部总结工作可以列举当年度捕捉违规犬类多少只,而在电视媒体上则不太适宜;在提倡城管科技化的场合,就不适宜讲投入了多少人力;在列举过程性、阶段性数据反而不利于工作开展的时候,就不宜直说,而要把握列举数据的时机和场合。五是不用有争议的、存有破绽或“隐患”的数据。数据具有多面性、歧义性,有的时候,执笔人看到的数据完全是“正面的成绩”,但相关读者却做出了不一样的解读甚至是负面的理解。例如,有城管部门把每年发现和解决上百万件问题当作成绩向上级如数家珍地汇报,谁知上级当时就反问:为什么每年投入了那么多经费,还有这么多问题?上级领导并不知管理标准提高的详情
3、,因而就做了反面的理解。六是不用没有目的的数据,数据必须为印证相关观点和意图服务。七是不用领导或相关对象不感兴趣的数据,数据的选用要注意对味、切中要害。八是不用匪夷所思的数据,如果运用的数据让人揣摩半天都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令人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数据运用就失败了。九是不用琐碎的数据,简单的数据罗列是数据运用的大忌,必须有所取舍和归纳、提炼。十是不用多而无用的数据,有些数据,看起来很美,其实大而无当,不由其统,散漫拉杂,这样的数据,不用也罢;如果要用,也要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深加工”。二、精雕细刻“分”公文写作对对象的分析,定性固然重要,定量也不可或缺。对事物的定量分析,不
4、仅要从总量上看,还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考量。纵向上,主要看变化和发展;横向上,就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按恰当的标准把事物“切”成“块”,一块一块地来分析,列举其数据构成、分布和占比情况,从中“窥”见事物发展变化的端倪。三、抓大放小“凸”数据运用要坚持“用简不用繁”的原则。事无巨细、不加分析的数据运用往往会喧宾夺主,该突出的地方不突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事物的分析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数据的运用上,有时换个角度分析效果也许判若云泥。如有文秘人员在反映清淤工作时写的是“全年共清疏3条管道”,审阅的领导并不满意。因为“3条”这一数据体现的“量”太小,不明就里的人并不能体会
5、到其中的工作量,甚至会认为工作量太轻了。后来,在领导的建议下,该同志经过测算把此句改为“清疏管道58883千米”,一下子就凸显了工作量。还有一文秘人员在总结全年业务培训工作时有这样一句:”共组织城区培训3次。”这3次能说明什么呢?如果不能反映工作量或培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那么这个“3次”还是不说为好。后来接受了领导的建议,在其后加了一句“受训人员达1200人次”,业务培训的影响由此显现。四、瞻前顾后“比”要通过列举数字突出要表达的内容,除了抓住主要方面,还要常“比”、善“比”,包括纵比、横比等。要通过“比”体现变化,反映差距;“比”得越强,效果越好。“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上的多少,二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文 写作 数字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