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版).docx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版)近年来,谑泡性淋巴瘤(fo1.1.icu1.arIymphoma,F1.)在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CWF1.)、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国谑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进行了修订,制订了本版指南.一、概述F1.是一类起源于滤泡中心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1.),典型免疫表型为CD5CD1.(PCD19/,伴t(14;18)(q32;q21),临床呈高度异质性.我国F1.
2、的发病率占B细胞NH1.的8%23%,低于欧美地区。CwF1.分析全国多中心资料,F1.诊断时中位年龄约53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5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分别为61%和89%.二、病理诊断(一)取材要点F1.的诊断必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F1.生物学异质性高,足量、合格的标本组织是确诊、分级以及评估肿瘤生物学特征的重要保证.优先推荐淋巴结/结外病灶的切除/切取活检.对于深部或腔道器官病变,空芯针穿刺或经内镜活检也是可行方式,但要确保有足量标本组织.细针穿刺活检不常规推荐.(二)组织形态F1.的组织学特征是淋巴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代之以紧密排列、大坏形状相对单一的肿瘤性
3、滤泡,常累及整个淋巴结并浸润至被膜外,伴或不伴局部弥漫性生长,根据滤泡和弥漫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可以将F1.分为:谑泡为主型(滤泡比例75%);速泡-弥漫型(漉泡比例25%75%);局灶滤泡型(滤泡比例25%).需麴旨出的是,如果弥漫区域大细胞成分(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较多每个高倍镜视野(HPF)内15个,应单独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1.BC1.)根据2022年国际临床咨询委员会公布的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分类,F1.分级根据谑泡区中心母细胞数量分为1级、2级、3A级及3B级01级:中心母细胞05个/HPF;2级:中心母细胞615个/HPF;3级:中心胞15个/HPF,其中,仍有一定数量中心细胞
4、者为3A级,中心细胞罕见者为3B级。12级合称为低级别F1.2022年第5版(WHO造血及淋巴肿痛分类对F1.的分级提出了新建议,不再强求一定要按13B分级,而是将F1.分为经典型F1.(c1.assicF1.1cF1.)、滋泡性大B细胞淋巴瘤(fo1.1.icu1.ar1.argeB-ce1.1.1.ymphoma,F1.B1.)及具有少见特征的F1.(F1.withuncommonfeatures,uF1.).F1.B1.取代了原来的F1.3B名称,以强调这组F1.和CF1.不同的生物学特点。UF1.包括”母细胞样1或“大中心细胞细胞形态和弥漫性生长方式为主型F1.,前者更频繁地表现出免疫
5、表型的变异和基因型的多样性,预后较差;后者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大包块,常伴有CD23三,STAT6突变及1.p36缺失或TNFRSF14突变,但无BC1.2重排.第5版WHO分类更加注重F1.的发病机制,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三)免疫表型F1.典型的免疫也为:CD20+、CD10BC1.6BC1.2CD23/、CD3-、CD5-、cyc1.inD1.-;CD21,CD23等染色能显示滤泡树突细胞网络的存在;此外,还需注意Ki-67或MYC升高的预后相关性.部分病例(特别是3B级)可以出现CDIO-或BC1.2-.(四)分子特点F1.的分子遗传学检测主要是BC1.2野E细胞遗传
6、学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1.2基因相关断裂或融合、1.p36及IRF4重排可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行二代测序,为F1.的精准化诊疗提供依据。(五)特殊亚型2022版WHO造血及淋巴肿瘤分类还列举了三种特殊F1.亚型:1 .原位灌泡B细胞肿瘤(insitufo1.1.icu1.arB-ce1.1.neop1.asm,ISFN):通常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结构形态无明显异常,但滤泡生发中心内部分B细胞发生t(14;18)(q32;q21)易位,SiBC1.2过表达.ISFN需与F1.累及部分淋巴结鉴别.少数ISFN有进展为普通F1.或其他类型淋巴瘤的风睑,需要随访.2 .J
7、1.F1.(paediatric-typefo1.1.icu1.ar1.ymphoma.PTF1.):多见于儿童、言少年.多表现为头颈区、偶为腹股沟区等部位孤立性淋巴结肿大,形态学多表现为高级别F1.,但遗传学特征与CF1.不同,多无BC1.2、BC1.6和IRF4彝匕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即可治愈,预后良好.3 .十二指肠型F1.(duodena1.-typefo1.1.icu1.ar1.ymphoma,DTF1.):以侵犯肠道为特征,多局限于小肠,尤多见于十二指肠降部,其形态、免疫表型与低级别F1.一致,也有BC1.2重排,但遗传特征和CF1.不尽相同。通常仅累及黏膜层,少有肠外淋巴结受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滤泡性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2023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