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
《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为新时代生态经济发展拓宽了视野、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中共青海省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中指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培育和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生态经济体系”。2020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目标,推动生态与农业、工业、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做强做优生态旅游、生态畜牧、中藏医药、高原康养等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
2、业,提升附加值与竞争力,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稳妥有序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构建保障群众稳定收益的长效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青海省资源禀赋,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着力培育和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生态经济体系,助力青海省率先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规划基准年2020年,规划期至2025年。规划是“十四五”时期青海省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生态经济绿色基底持续筑牢。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国家生
3、态安全屏障功能更加稳固。高质量完成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成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省部共建国家公园示范省高位推进。积极开展保护地球“第三极”行动,发布实施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20202025年),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持续加强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要生态板块保护,五级河湖长制全面建立,林长制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及以上,混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到In类。坚决打羸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斩西宁市空气质量连续五年位居西北省会前列。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
4、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大美青海”的靓丽名片。生态经济资源奈赋优势突出。青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H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具有诸多高原特色稀缺的生态资源,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培育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丰富的盐湖、绿色农牧及旅游资源是青海的核心资源,也是实现生态产业化的核心优势。2016年8月22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青海现已发现盐湖矿床40多处,盐湖资源累冲探明储量约4000亿吨,其中,镁、钾、包!盐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名均居
5、首位。青海地处世界屋行,自古地广人稀,农牧区生产环境洁净,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独特冷凉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中藏药材、蔬菜、冷水鱼、饲草料等特色产业。文旅产业融合稳步发展,“大美青海”“夏都西宁”“东方瑞士一天境祁连”等旅游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打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与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人次突破5000万大关,全省旅游总收入连续4年增长20%以上。生态经济能源保障清洁高效。青海是清洁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开发潜力巨大,可再生能源资源蕴藏丰富、光伏发电技术领先、多能互补条件优越。据测算,青海光伏资源理论可开发量达35亿下瓦,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7555万瓦,水能
6、资源总蕴藏量接近2400万千瓦,是中国陆地可燃冰和温度超过200摄氏度干热岩的首次发现地。2018年,国家能源局批复支持青海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并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青海成为了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领头羊”,现已基本建成两个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中式光伏装机位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装机比雨超过90%,绿色能源输出到江苏、湖北等省,世界首条全清洁能源供电的“背电入豫”特高压宜流工程省内段贯通,绿电7日、9日、15日、31日连创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优异的清洁能源禀赋为生态经济发展铺平了资源输入减量化道路,提高了整个生态经济的收益成本比。第二节问题挑战生态经济发展受高寒生态环境影响。经过长期
7、不慵地努力,音海生态恶化趋势有所缓解,但受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复杂性的影响,全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巩固任务依然艰巨,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三江源和祁连山等区域屈高寒干旱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且易发生退化,遭到破坏后恢复难度大且过程缓慢,短期内难以全面恢复,局部地区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突出,区域性生态安全格局尚未稳固。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并存,环境治理能力较弱造成的局部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高海拔、分散地区垃圾污水收集处理技术尚不成熟,高寒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亟待更新换代。生态产业化受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土地可利用总量不高,现代农牧业技术推广难度大,农畜产品总产量还处在
8、较低水平,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牧业规模化发展受环境约束影响较大,不利于大面积营销推广和“青字号”品牌产品创建。年保玉则、阿尼玛卿雪山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受限,高端生态旅游产品打造能力不强,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不够,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亟待破题。生态产品交易市场虽有部分已经建成,然而总体利用率偏低,使得青海生态价值转换效率偏低,效益亟待提升。生态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对生态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产业生态化受制于“卡脖子”技术瓶颈。青海省围绕Fi然优势先后培育了光伏、盐湖化工、冶金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重点产业,产业生态化水平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但由于重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生态 经济发展 规划 2021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