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01.疼痛:【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践行,甚至出现下肢瘫痪。【风险评估】1.患者精神过于紧张、恐惧,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注射部位,引起注射部位皮肤对痛觉高度敏感而产生疼痛。2 .注射时体位选择不当。3 .注射部位选择不当。4 .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药物推注速度过快。5 .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针头型号选择不当。6 .操作者注射技术欠熟练,进针过深或过浅都可引起疼痛。【预防措施】1.注射前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释,介绍注射药物的名称、作用及用药后的反应,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2、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注射时主动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放松紧张情绪,降低注射部位对痛觉敏感性。7 .协助患者取正确舒适的体位,如臀大肌注射时取侧卧位,下腿应弯曲,上腿伸直后稍弯曲,以使患者感到放松和舒适为宜。8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不能在化脓、硬结、瘢痕、患皮肤病处进针。9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型号适当的针头。肥胖体型者,应用长针头、深部注射;消瘦者应将注射局部皮肤提起,进针手法应得当,以免用力过猛,进针过深,触及骨组织。10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11 注射刺激性较强、药液量过大、PH过高
3、或过低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或8、9号针头,进针要深,推药速度要慢。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先注射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药物。12 注射某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与药物的理化性质,酌情使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及苯甲醇注射液作溶剂,以减轻疼痛。13 Z径路注射法:患者的体位、注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同,绷紧皮肤的方法有区别。以左手中指、环指将皮肤及皮下组织稍用力由一侧臀部的内下向外上方向(避开象限内角的坐骨神经)牵拉绷紧皮肤,以皮下组织侧移2Cm为度,并维持到拔针后,针头拔出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宜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形。14 穴位按压肌内注
4、射法:进行肌内注射时,按压关俞、太冲、秩边等穴位可减轻疼痛。15 .注射点按压法: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而后常规皮肤消毒再进行肌内注射,可减轻疼痛。16 .注射时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17 .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处理措施】1 .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1.时,须分次注射。有临床试验证实,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收轻患者的疼痛。2 .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和理论培
5、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注射技术。3 .需长期注射者,要有计划地交替更换注射部位。4 .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留大肌注射,由于其留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5 .对婴儿可采取直立袋鼠式护理,以减轻肌内注射时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02.神经性损伤:【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肌肉注射 技术 操作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