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市“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聊城市“卜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聊城是蔬菜生产大市,为促进聊城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所引用数据除注明来源的,均引自山东统计年鉴聊城统计年鉴。一、“十三五”产业发展成就“十三五”以来,我市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产业化大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成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一)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市蔬菜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900万吨以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见表1)。据调查,大蒜、黄瓜、番茄、马铃薯、大白菜、生姜、大葱、甜(辣)椒等蔬菜种类年播种面积超过1
2、00万亩,番茄、黄瓜、甜(辣)椒、马铃薯、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种类设施栽培年播种面积超过50万亩,“菜篮子”品种更加丰富,保障供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表1“十三五”聊城蔬菜生产情况年份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山东聊城占比(%)山东聊城占比(%)20162803.8244.95810327.04939.9920172193.06211.99.68133.77919.720182219.32215.299.78192823.071020192196.28213.889.78181.14828.271020202231.01215.829.78434.70862
3、.5810.2(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1 .新品种选育能力不断提升。“卜三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育种投入,创新育种技术和育种手段,育成了一大批优良品种,部分替代进口品种;育繁推i体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2 .集约化育苗水平不断提高。强化砧木筛选、育苗机理、嫁接技术、秧苗管理、环境智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体系,育苗水平和供应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据调杳,2021年,聊城市蔬菜集约化行苗量突破16.4亿株,育苗企业超过118家。3 .生产设施性能不断完善。通过设施结构创新、新材料应用以及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新型装备推广,环境综合调控能力不断提
4、升.新型日光温室、智能连栋温室、大跨度拱圆大棚等得到较快发展。4 .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药化肥减施增效、设施土壤修复改良、病虫害生态绿色防控等蔬菜生产新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良种良法配套,保障了蔬菜高产优质高效。(三)品牌培育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蔬菜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创建活动,“聊胜i筹”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四)生产布局逐步优化。根据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设施蔬菜、出口蔬菜和地方名特蔬菜等重点产区,形成了品种互补、上市期衔接、区域协调发展的生产格局,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对稳定市场价格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五)产品质量稳中向好。加
5、大了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数量不断增加。(六)产业化发展进步明显。我市蔬菜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各环节相衔接的产业化格局进一步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蔬菜销售形式不断创新,建立了实体市场、网络直播、电商、展会、观光采摘等多种农超、农企、农旅多样化产销对接销售渠道,产业化链条进步丰富和完善。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市蔬菜产业虽在稔产保供能力、科技水平、加工出口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
6、存在一定差距,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我市临近省市的产业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蔬菜发展势头迅猛,我市市场空间受到挤压。(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我市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较少,专项扶持资金不足。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比率较低且保障作用有待提高,目标价格保险目前仅在大白菜、大蒜、马铃薯等少数蔬菜种类的局部区域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覆盖范围较小、补贴资金少。(三)基础条件有待提升。水电路等生产条件不完善,设施建造标准低、抗灾性能不足,菜田土壤质量逐渐下降。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装备化程度不高。产地初加工能力建设滞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四)科技创新能力有
7、待加强。部分高端蔬菜品种仍然依靠进口,功能性、专用性品种选行研发应用滞后。生产、加工等专用机械研发不足。土壤改良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不能很好满足生产需要。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不够成熟配套。(五)劳动力瓶颈日益凸现。作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从业者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缓慢,劳动力成本占比越来越高,已成为制约蔬菜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谁来种菜”成为十分现实和迫切的问题。(六)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由于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优质优价产品销售体系不健全等,导致局部地区、个别品种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仍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
8、。三、“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全面小康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全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质量安全优先。坚持质量安全为产业发展最基本底线,加快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领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2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构建生产端与市场端有机衔接机制,以销促产,以销定产,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更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3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重要手段,优化创新资源,提升
9、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科技水平。4 .突出生产生态并重。坚持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实现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5 .突出全域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禀赋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强化示范带动,挖掘生产潜能,推动全域协调可持续发展。6 .突出优势品牌培育。强化政策扶持,挖掘地理标志产品内涵,培育一批最具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以品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三)主要任务。1.稳定播种面积。基于我市土地资源供应现状和生产实际,蔬菜生产宜保持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保证产品稳定供应。7 .优化产业布局。立足市场需求、资源禀城、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对现有蔬菜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实
10、现蔬菜生产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的协调发展。树立“大产业”观念,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集中打造一批品质优良、规模体量适度、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8 .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强化蔬菜产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推进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推进设施建造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社会化,全面提升设施生产水平。集成集约化育苗、土壤质量调控、农机农艺融合、肥药高效利用、绿色防控等技术,构建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不断提升可持续生产能力。9 .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充分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
11、、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加快推进优质品种国产化、设施设备智能化、生产机械定制化、产销对接信息化,创新一批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广的装备和技术,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0 实施品牌培育战略。进一步加大绿色、有机、地标等产品认证力度,开发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属性独特的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引领和带动,促进蔬菜产业品牌化经营。11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开展标准研发和集成,建立完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大标准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可查、可见、可信”的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开展质量评估和预警,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评估和预警机制,开展蔬菜质
12、量评价,有效防范产业风险。12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支持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重点加大田头预冷、仓储保鲜、商品化处理等冷链设施建设和装备、专业人员配套。在蔬菜优势产区、流通重要节点城市和城市消费终端,率先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13 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培育蔬菜种植农机合作社、生产联合体、综合服务站等社会化专业性服务组织,开展设施建造、种苗供应、农资供应、生产托管、加工销售和技术指导等社会化服务,发展“全程标准化+综合农事服务”等蔬菜种植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带来的
13、矛盾和问题。(四)发展目标。1 .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聊城市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力争到10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稳定在900万吨左右,蔬菜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2 .生产布局深度优化。到“十四五”末,培育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年行苗能力达到1亿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0个。3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4 .流通体系更加完善。重点推进产地初加工、鲜切蔬菜、仓储保鲜、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商品化处理率,降低蔬菜产品运输损耗。在蔬菜生产主产区扩建和新建专业批
14、发市场50个,支持农超对接及新型先进销售渠道建设。四、重点工程一是高度重视蔬菜种业创新研发。不断加强种质资源创新,改进育种方法,采取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加大蔬菜新品种选育力度,培行出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蔬菜优良品种。重点选育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专用品种,适宜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大白菜、萝卜、甘蓝、菠菜等系列品种,适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萝卜、大葱、洋葱等专用品种.开展进口品种国产化、地方品种改良国际化研发,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蔬菜品种。二是培育工厂化育苗龙头企业。集约化育苗是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农村
15、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下一步争取出台财政扶持政策,打造一批集约化育苗管理水平高、经营机制健全、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和企业,切实提升蔬菜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快全市集约化育苗推广普及的进程,以满足农民对蔬菜品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三是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利用好各级财政扶持政策,发展壮大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不但能把分散的农户“拧成一股绳”,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同时在生产环节也便于采取统一运作、统一管理的模式,如: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标识、统销售等,这样既能保证农产品质量,同时也能通过合作社与市场直接对接,以市场引导种植,发展订单生产,增加抗风险的能力,让菜农从“抱团取暖”到“集约发展”。四是加快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蔬菜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提高蔬菜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通过项目、监管、技术培训等手段,加大标准生产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和检测点的建设;在蔬菜规模化基地实施首席质量官负责制,在松散型的蔬菜集中产品,每村配备一名质检员;加强宣传,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农产品检测力度,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进入市场。严格检测农药、化肥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三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品牌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保障质量安全的重要